[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改性菱苦土磨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6745.3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杰;李涛;刘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1/06 | 分类号: | C08L61/06;C08K3/16;C08K3/22;C08K3/34;B24D1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热固性 酚醛树脂 改性 菱苦土 磨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具制造领域,具体是用于陶瓷抛光砖、微晶玻璃、石材抛光的菱苦土磨具。
技术背景
抛光是陶瓷抛光砖、微晶玻璃、石材等生产工艺的重要一环,抛光包括研磨、粗抛光、中抛光和精抛光等工序,目前应用的抛光材料主要有金刚石磨具和菱苦土磨具。金刚石磨具以金刚石为磨料,由于金刚石的硬度大,很容易在陶瓷、微晶玻璃和石材上产生划痕、磨花等现象,影响产品光泽,故主要应用于研磨和粗抛光工序。菱苦土磨具以碳化硅、刚玉等为磨料,以菱苦土为粘结剂,主要应用于中抛光、精抛光工序。
菱苦土磨具通过MgO粉和MgCl2溶液的反应黏结,发生的反应为:
MgO+H2O→Mg(OH)2
5Mg(OH)2+MgCl2+13H2O→5Mg(OH)2·MgCl2·8H2O (5·1·8相)或
3Mg(OH)2+MgCl2+11H2O→3Mg(OH)2·MgCl2·8H2O (3·1·8相);其中5·1·8相为主要晶相,是磨具主要的强度来源,3·1·8相少量存在,3·1·8相比5·1·8相稳定,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转变。
传统菱苦土磨具生产工艺过程如下:将MgCl2和水按比例称量混合制成MgCl2水溶液;将SiC、棕刚玉和MgO粉按比例称量,混合均匀,再加入MgCl2水溶液,注入模具成型,6-8小时后脱模后,40-60℃温度养护48小时,得菱苦土磨具,然后对产品包装。
菱苦土磨具在制造方面的特点是不需要经过高温焙烧,磨料和粘结剂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磨具的强度和硬度是通过菱苦土结合剂在硬化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而逐渐形成的网络结构来获得,具有高强度(可以轻易达到62.5MPa)高耐磨性。它的耐磨性是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三倍。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磨具中的广泛应用。菱苦土磨具制造对磨料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磨料能满足磨削对象的加工要求,在加工要求较低的工件时,可利用质量较低的磨料或天然磨料。另外,菱苦土磨具硬化反应速度快,一般初凝时间为35~45min,终凝50~60min,4~8h就可以达到脱模的强度,有利于工厂的实际操作。但是由于在陶瓷的中抛光、精抛光过程中,菱苦土磨具的磨损很快,以320号菱苦土磨具为例,其磨损量接近1mm/min,这导致磨具的使用寿命很短,一组磨具的使用寿命大约是1.5~2小时左右,需要频繁更换,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同时磨具磨损产生的废渣数量较大,污染环境,并影响废渣的综合利用。如每生产1m2陶瓷抛光砖,陶瓷砖体磨削量约为3Kg,而磨具消耗量也约为3Kg,并全部以粉末的形式进入废渣。而由菱苦土磨具相关组分引发的高温发泡现象又严重影响陶瓷抛光废渣的再利用。所以如果能够提高磨具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不但在可以缩减成本,还可以减少废渣的排放量,促进废渣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菱苦土磨具的耐磨时间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延长磨具寿命的应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改性菱苦土磨具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引入树脂交联网络使磨具中菱苦土胶凝网络和树脂交联网络相互嵌构的结构,从而加强对磨料的黏结强度,延长磨具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改性菱苦土磨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重量百分比计,将原料配方中8%的MgCl2和9%~12%的H2O混合,配制gCl2溶液,静置24小时;将30%~38%的MgO,12%~18%的SiC,6%~10%的棕刚玉,6%~10%的热固性酚醛树脂粉混合均匀,加入配制好的MgCl2溶液,搅拌混合均匀;
(2)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注入塑料模具成型,室温养护8~10小时;
(3)将步骤(2)所得的磨具在温度70~90℃之间养护24~72小时,冷却至常温后取出,制得改性菱苦土磨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6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