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造纸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6864.9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宁寻安;李仕文;刘敬勇;杨佐毅;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纸 污泥 固化 稳定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方法,特别涉及到造纸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法。通过这种处理方法处理后的造纸污泥可以提高污泥填埋的理化性状,便于污泥填埋处理,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造纸污泥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废弃物,主要包括不溶性纤维素以及填料、凝聚剂等,由于含水量高(60%以上)、成份复杂、易腐烂、产生恶臭,并且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少部分重金属及油墨等,其处理利用难度大。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纸污泥经过雨水的浸泡侵蚀和渗漏,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与其他废物的处理一样,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造纸污泥处理的发展趋势。以往采用的海洋倾倒对环境的巨大污染而逐渐被禁止;造纸污泥焚烧是一种有效的污泥最终处置方法,它可破坏全部有机质,杀掉一切病原体,并最大限度减少污泥体积,污泥处置速度快,不需长期储存,污泥可就地焚烧,不需长距离运输,此法适用于所有城市污泥处置,但它的致命缺点是投资庞大,运转费用高昂,成本是其它处理处置工艺的2~4倍,同时,污泥的焚烧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技术尚未成熟,特别在某些领域缺乏基础性的研究;污泥的卫生填埋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是在传统填埋的基础上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经过科学选址和必要的场地防护处理,具有严格管理制度的科学的工程操作方法。到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其优点是投资少、容量大、见效快。
在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填埋仍然是一种折中的选择,它投资少,见效快。而污泥的土力学性质的改善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通常,可通过向污泥中增加添加剂来实现。因此,在污泥土力学性质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填埋仍然是我国现在及未来一个时期内处理污泥的主要方式。
目前,污泥卫生填埋在技术上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含水率较高的造纸污泥填埋,增加了填埋场的渗滤液产生量,加重了渗滤液处理站的负担。由于污泥颗粒细小,经常堵塞渗滤液收集系统和排水管,使填埋场内积水,加重了垃圾坝的承载负荷,给填埋场的安全和运行管理带来了压力。
(2)污泥的高粘度使垃圾填埋场的压实机经常打滑和深陷其中,给填埋操作带来了麻烦。污泥的流变性使填埋体变形和滑坡,成为人为的沼泽地,给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以废治废,降低成本的造纸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方法。通过这种处理方法处理后的造纸污泥,可以降低造纸污泥的含水率,提高污泥力学性质,从而使造纸污泥能够满足填埋处置要求,减少造纸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改善污泥填埋场的环境质量,并产生一定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利用固化及稳定化处理造纸污泥,将污泥、水泥、具有助凝作用的粉煤灰和煤渣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经机械搅拌均匀后铺到填埋场中,覆盖防水膜,干式养护2~10天,使处理后的污泥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浸泡性和较低的浸出毒性。养护完成后,可以继续进行后续填埋。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往含水率为70%~80%的造纸污泥中按照污泥与固化剂重量比为100∶14~24的比例添加固化剂,搅拌反应10~15min,混匀后形成固化块前体;
(2)将搅拌均匀的固化块前体按5~100cm的厚度铺到污泥填埋场中,并覆盖上防水膜,采用干式养护法养护2~10天,形成污泥固化块;
(3)在以上条件下,污泥固化块抗压强度160kPa~320kPa满足安全填埋场要求,固化块浸出液中COD浓度为110mg/L~200mg/L,重金属质量浓度满足国家标准GB 5085.3-2007,固化块含水率均保持在30%~40%,符合填埋场的进场标准GB 18598-2001。
上述造纸污泥直接采取造纸厂脱水后的污泥;固化剂是由硅酸盐水泥、具有助凝作用的粉煤灰和煤渣按照下述的重量比组成,各组分所占重量百分比为:
水泥 40%~50%
粉煤灰 15%~25%
煤渣 30%~40%。
上述固化剂是由硅酸盐水泥、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火力发电厂燃煤粒径小于2mm的残余物煤渣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68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合片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材料加工中的新产品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