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动压巷道底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7011.7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5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柏建彪;王襄禹;李文峰;侯朝炯;张科学;闫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巷道 方法 | ||
1.一种控制动压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在采动高应力环境中的巷道底板(4)上,以巷道(1)横截面中心为界对称向两帮(5)方向间隔施工一排钻孔(2),钻孔(2)的孔径为28~42mm,钻孔(2)的长度为1200~2800mm,一排钻孔(2)的纵向夹角α为0°、15°、25°、30°、45°、60°;
(2)在施工完成的各钻孔(2)中分别安装水力膨胀锚杆(3),水力膨胀锚杆(3)直径为25~30mm;
(3)通过水管(7)连接水力膨胀锚杆(3)尾部的注液口(6)和高压注水泵(8),向水力膨胀锚杆(3)内注高压水,当高压注水泵(8)的压力表达到30MPa时,关闭高压注水泵(8);
(4)待高压注水泵(8)卸压后,卸下高压注水泵(8),完成一个段区内控制动压巷道底鼓的施工;
(5)重复上述步骤,按排距逐排施工,直至完成整个采动高应力环境中的巷道底板(4)易发生底鼓巷道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动压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间隔施工一排钻孔(2)的间距为500~20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动压巷道底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排距为600~2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70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