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理位置的分层Chord路由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8742.3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7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朝伟;邵艳清;陈宏旦;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物理 位置 分层 chord 路由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P2P(Peer-to-Peer,端对端)环境中的通信方法,具体地讲,是一种基于物理位置的分层Chord路由方法。
背景技术
P2P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方式。在移动P2P网络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查找定位,Chord(带弦状拓扑)路由方法就是一种用于实现资源查找定位的方法。在传统的Chord方法中,基于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分布式哈希表)结构化P2P系统采用统一的相容哈希算法,建立节点的NodeID(Node Identification,节点标识符)与资源关键字的KeyID(Key Identification,关键字标识符)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存储和查找。传统的Chord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节点的路由信息表包括节点的关键字信息、起始节点信息、区间节点信息和后继节点信息,节点n的查找表的第i个表项包含节点n的后继节点信息I:
I=successor(n+2i-1)mod(2m),1≤i≤m (1)
其中NodeID和KeyID的位长m=6。在图1中,节点N8的后继节点为N14,路由节点信息包括:8+20,8+21,…8+2m-1。资源信息存储在KeyID号最近的后继节点上,在图1中表示为节点N14和N42存储了相应的关键字标识符KeyID为K10和K38的资源信息,节点N32存储了K24和K30。
Chord路由方法通过把网络虚拟成单一环形的拓扑结构,完成了信息的快速搜索,提高了查询效率,但是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Chord网络的绕路(Detouring)问题,二是未考虑节点性能,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网络带宽等性能上的差异,严重影响了网络的稳定性和搜索信息的速度。
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献提出对Chord路由方法进行改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献《一种改进的chord路由算法》(姜守旭,韩希先,李建中.一种改进的chord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6,26(4):918-921.),它的基本思想是去掉路由表中的冗余信息,在Chord的长度为m的初始路由表构建完毕以后,对表中的元素进行再次操作,删除表中冗余信息,增加有效的路由信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但是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查询路径长度没有明显变化,仍为。文献《Dual-chord:一种更加有效的分布式哈希表》(张浩,金海,聂江武等.Dual-chord:一种更加有效的分布式哈希表[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27(8):1450—1454.)提出的双向路由Chord是从前节点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同时构建路由表,减少了平均查询路由长度,同时每个节点路由表是原始的两倍,增大了网络传输的信息量。文献《基于小世界层次分布式路由模型研究》(朱晓妹,周娅,黄桂敏.基于小世界层次分布式路由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6,32(15):120—122.)根据IPv6网络中前缀分配有很强的层次性的特点,利用哈希节点IP地址的前缀和剩余部分来分段构建节点的标识符。由于具有相同前缀的节点物理空间相近,实现了逻辑空间和物理拓扑的有效吻合,更好地将同一个域的节点分配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查询的效率,但是也破坏了原有Chord的负载均衡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搜索效率高的基于物理位置的分层Chord路由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8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视频发布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基于监控模板的软硬件性能监控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