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压伤口照护装置的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8954.1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4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文;姚南光;苗罗华;简仁建;李丽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雃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伤口 照护 装置 致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伤口照护系统的致动器,其是指一种在负压伤口照护系统中用以在伤口处形成负压环境并抽取废液的致动器。
背景技术
负压伤口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主要利用封口贴布、软性吸盘、或生物相容性孔隙材料等贴附于伤口上,并连结致动器于伤口内形成负压环境,以抽取伤口脓液及感染物质,且吸引健康组织液来维持潮湿的治疗环境、并促进周遭血液微循环而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功效。
传统的负压伤口照护系统是将现有技术的致动器连接于集液壳体后端,而集液壳体再与贴附于伤口的贴布等物连接,致动器中的泵启动而将伤口和集液壳体均形成负压环境并抽取废液进入集液壳体中加以收集,但致动器设于集液壳体后端则意味者泵与伤口的距离较远,泵需耗费较大的能量方能达到形成负压环境及抽取废液的功能,因此,现有技术的负压伤口照护系统已规划将致动器直接与贴附于伤口的贴布等物连接,致动器的后端再与集液装置连接以将废液导入其中收集,然而,如此配置模式将不可避免的使废液通过致动器的泵,基于卫生法规和对于人体安全性的考量,所有与人体或组织液接触的医疗器材均须以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但泵整体以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将提高整体制造成本,且泵损坏需更换时,必须依照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模式,亦徒增废弃时的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致动器,以使致动器的泵无须整体以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以降低制造成本及废弃成本。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负压伤口照护系统的致动器,其中包括:
一壳体,其具有一流体接头,流体接头中设有一生物隔离单元;
一泵头,其以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制成且设有一出口接头、一入口接头、及一被动接头;
一入口连接管,其分别与泵头的入口接头及壳体的流体接头相接,一限流单元设于入口连接管与流体接头相接的部分;
一出口连接管,其与泵头的出口接头相接。
本发明的致动器应用于负压伤口照护系统中,将致动器通过泵头的被动接头与马达的传动轴相接,则启动马达将可驱动泵头于伤口形成负压环境并吸取脓液及感染物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致动器独立且与马达为可分离式的设计,由于所抽取的废液仅通过泵头,故仅泵头须以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不但降低制作成本,且后续检修时,可仅将受感染的致动器加以更换并以医疗废弃物的程序处理,而无须更换马达,马达损坏时亦可仅以一般方式处理,故可有效降低维修和废弃成本。
进一步而言,本发明可与负压伤口照护系统的感测器对接,以便于感测器直接侦测伤口负压,此时入口连接管分别与泵头的入口接头以及与感测器相接的液体接头连接,入口连接管中设有限流单元以防止废液不慎灌入感测器中而损坏感测器,限流单元可为螺旋管以在极短的管线长度中拉长液体的流动路径,而可达到阻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元件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运用于负压伤口照护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与感测器对接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部元件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与感测器对接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的泵头与马达的对接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致动器1包含有一壳体10、一泵头20、一入口连接管30和一出口连接管40。
前述的壳体10中空并于一侧设有一流体接头11,流体接头11中设有生物隔离单元111,生物隔离单元111用以阻挡感染性物质渗出流体接头11。
请参阅图2所示,前述的泵头20设于壳体10中且,泵头20以生物相容性材料所制成,泵头20的一侧具有一入口接头21及一出口接头22,泵头20另一侧设有一被动接头23。
前述的入口连接管30分别与泵头20及流体接头11相接,入口连接管30可为一分流元件并具有多个流道,在较佳实施例中,入口连接管30具有相连通的一第一流道31及一第二流道32,第一流道31连接入口接头21,第二流道32连接流体接头11。
前述的出口连接管40与泵头20的出口接头22相接且延伸出壳体10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雃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雃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8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