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频道切换时获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9161.1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3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园园;乐培玉;石腾;田永辉;刘光远;张楚雄;张仁宙;袁卫忠;吴凌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16;H04N5/50;H04N21/6437;H04N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频道 切换 获取 关键 信息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快速频道切换时获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快速频道切换请求;
根据所述快速频道切换请求生成承载关键信息的至少一个数据单元;
向终端发送快速频道切换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承载关键信息的第一个数据单元的标识和承载关键信息的数据单元的个数;
向终端发送承载关键信息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具体为:实时传输协议RTP包,或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消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RTP包时,所述承载关键信息的一个或多个RTP包的同步源SSRC与RTP单播脉冲包的同步源SSRC不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单元为RTP包时,所述承载关键信息的第一个数据单元的标识为承载关键信息的第一个RTP包的序列号,或,
当所述数据单元为RTCP消息时,所述承载关键信息的第一个数据单元的标识为承载关键信息的第一个快速获取组播会话关键信息RAMS-KI消息的序列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单元为RTCP消息时,所述RTCP消息包括RAMS-KI消息的序列号和类型标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收到一终端请求时,判断在收到前一终端请求到收到重传服务器终端请求的过程中,关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没有变化,直接将收到前一终端请求时生成的承载关键信息的至少一个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
如果发生变化,重新生成承载变化后的关键信息的至少一个数据单元,将所述重新生成的至少一个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终端根据响应消息中提供的承载关键信息的第一个数据单元的标识和承载关键信息的数据单元的个数,确定承载关键信息的数据单元丢失后发送的数据重传送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含终端丢失的RTP包的SSRC、终端丢失的RTP包的负载类型、终端丢失的RTP包的序列号。
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终端根据响应消息中提供的承载关键信息的第一个数据单元的标识和承载关键信息的数据单元的个数,确定承载关键信息的数据单元丢失后发送的数据重传送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含终端丢失的承载关键信息的RAMS-KI消息消息的序列号。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快速频道切换请求;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快速频道切换请求生成承载关键信息的至少一个数据单元;
响应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快速频道切换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承载关键信息的第一个数据单元的标识和承载关键信息的数据单元的个数;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承载关键信息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进一步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收到第二终端请求时,判断在收到第一终端请求到收到第二终端请求的过程中,关键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变化,直接将收到第一终端请求时生成的承载关键信息的至少一个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如果发生变化,重新生成承载变化后的关键信息的至少一个数据单元,将所述重新生成的至少一个数据单元发送给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
接收终端发送的数据重传送请求,所述重传请求包含终端丢失的RTP包的SSRC、终端丢失的RTP包的负载类型、终端丢失的RTP包的序列号,或,所述重传请求包含终端丢失的承载关键信息的RTCP消息的序列号。
1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根据重传请求,向终端发送承载关键信息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单元。
13.一种快速频道切换时获取关键信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0-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1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台阶式的汽车蓄电池固定结构
- 下一篇:数字式电子荧光扫描电压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