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9220.5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6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冠华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100050 北京市先农坛街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胃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口将药物给送到实验动物的胃部的灌胃器,尤其涉及一种经口将固体药物直接给送到实验动物的胃部的灌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实验已成为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根据实验研究目的、实验动物的种类及药物剂型、剂量的不同,要求对实验动物实施不同的给药方法。尤其对于药物的毒理、药效的研究和药物剂量的确定,经口灌胃给药方法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动物实验中,人们一般使用灌胃器将药物灌入实验动物的胃部。现有技术中的灌胃器如图1所示,其实际上是一种特制的具有标准注射器接口的空心针。该针与普通注射用针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避免针尖刺入动物的气管或损伤消化道而具有例如球形的空心头,而且针杆被弯曲成与实验动物的咽部和食道特征相适应的弯度。在使用这种灌胃器时,通过推动注射器手柄将抽吸到注射器腔体中的药液经由适当地插入到动物食道中的该空心针而注射到实验动物的胃部。显然,现有技术中的灌胃器仅适用于将液体状药物给送到实验动物的胃部。
然而,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口服固体状药物来治疗疾病,很多固体状药物是在到达胃部甚至肠道之后才开始崩解并被吸收。在药理实验中,如果先将某种固体状药物溶解为液体状然后再用于实验,则由于固体状药物与溶剂之间复杂的化学反应,通过溶解而得到的液体状药物与原固体状药物例如在晶形状态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别,甚至在溶解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成分。因此,将固体状药物溶解为液体状之后再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灌胃器给送到实验动物的胃部这种实验方式不能真实地反映该固体状药物的药理作用过程,由此得出的实验数据也是不准确的。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药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必要提出一种可以经口将固体状药物直接给送到实验动物的胃部中的灌胃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经口将固体状药物直接给送到实验动物的胃部的灌胃器,且该灌胃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灌胃器包括:空心针,其为前端能够被插入到实验动物的胃部中的空心长杆状构件,并包括作为药物出口的前端开口和作为药物入口的后端开口;推药杆,其为能够被插入到所述空心针内并包括前端和后端的实心长杆状构件,所述推药杆的后端用于接收外部推力,当所述推药杆从所述空心针的后端开口插入到容置有药物的所述空心针内时,可以通过对所述推药杆的后端施加外部推力而利用所述推药杆的前端将药物从所述空心针的前端开口推出到实验动物的胃中。
根据本发明的灌胃器还包括力施加部件和连接件,所述力施加部件用于向所述推药杆的后端施力,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空心针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力施加构件;当将插有所述推药杆并容置有药物的空心针连接到所述力施加部件时,所述力施加部件能够对所述推药杆的后端施加使得所述推药杆相对于所述空心针而朝向所述空心针的前端运动的推力。
利用本发明的灌胃器,可以实现经口将固体状药物给送到实验动物的胃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灌胃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灌胃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灌胃器的空心针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的灌胃器的空心针的顶端的A向视图;
图3C是本发明的灌胃器的空心针的被保持部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灌胃器的推药杆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灌胃器的用于保持空心针的支座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灌胃器的用于紧固空心针的紧固用螺钉的立体简图;
图7是本发明的灌胃器的弹力施加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弹力施加部件的内部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弹力施加部件的触发按钮的结构图;
图10是用于将固体状药物装入空心针的备药工作台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弹力施加部件
11外壳
111容纳部
112端盖
12触发按钮
121挡杆
122抵顶弹簧
13施力杆
14压缩弹簧
141弹簧挡板
131施力杆的拉动端
132第一卡定部
133第二卡定部
134缓冲橡胶垫圈
2空心针
21空心针的抵接部
211抵接部的后端侧面
212抵接部的前端侧面
22被保持部
221被保持部的后端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冠华,未经杜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2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