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9391.8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9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积仁;岑东芝;邹建军;李许锋;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8 | 分类号: | C07K7/08;C12N15/62;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型 抗原 模拟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短肽,特别是抗原表位模拟肽。
背景技术
人类致力于肿瘤免疫的研究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建立了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免疫治疗等一系列的免疫疗法。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相关技术方法调动宿主的免疫系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消灭已经形成的肿瘤细胞或抑制其进一步发展。多数免疫治疗方法能够增强患者全身的免疫功能,但抗肿瘤效果却与预期的相差很多。主要原因是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并不能直接反应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即使患者全身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但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效应却是仍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器官移植后,由于受者体内预先存在有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它们可与供者组织相结合,通过激活补体而直接破坏靶细胞,或通过补体激活所产生的活性片段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纤维蛋白沉积和大量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从而使移植器官发生不可逆性缺血、变性、坏死,导致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已有研究利用血型A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得到的模拟多肽与GST蛋白进行N端融合后能够特异性结合抗A抗体,具有天然血型A抗原的抗原性,将其用于ABO不相容性移植前受者体内血浆中的血型特异性抗体滤除。基于这种临床现象,假设将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膜引入体内存在相应抗体的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内部,这样就有可能在肿瘤内部发生这样的反应,继而引起肿瘤内部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从总体上改变肿瘤内部免疫抑制状态,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在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抗原是糖脂,是异种移植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最主要靶抗原,人体内存在针对该抗原的天然抗体,异种移植后预先存在体内的天然抗体与移植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激活补体,最终导致移植器官的坏死。基于上述理论,将人体内这种天然存在的抗体应用到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利用这种预先存在人体内的天然抗体,制备与体内存在天然抗体相应的血型抗原,直接肿瘤内注射,体内预先存在的天然抗体可导致抗原抗体反应发生,并激活补体,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坏死。但A血型糖抗原的合成技术复杂,纯化困难且成本高;另外多糖成分性质不够稳定,不易于进行修饰等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A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A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该模拟肽的氨基酸序列为:Tyr-Val-Asp-Ser-Lys-Ala-Phe-Arg-Ala-Val-Val-Arg。(SEQ NO.1)。
本发明所述的A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如多肽固相合成法;也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得到,例如:将编码所述模拟肽的DNA序列克隆到原核/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表达,然后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目的多肽按即可。上述方法均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这里不再详述。
本发明所述A血型抗原表位模拟肽可以模拟A血型的糖抗原表位,代替A血型糖抗原用于治疗肿瘤。
但是本发明模拟肽缺乏跨膜区及胞内段,不易定位于细胞膜表面表达。因此,最好利用编码所述模拟肽的基因代替人Fas基因胞外段形成融合基因SEQ NO.2 DNA疫苗。瘤内局部注射所述DNA疫苗后,能够被肿瘤细胞摄取,并表达模拟肽/Fas融合基因,使本发明模拟肽锚定于肿瘤细胞表面的,与补体及天然存在的抗体结合发挥CDC及ADCC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本发明所述的抗肿瘤DNA疫苗是重组pIRES质粒,其外源基因包括SEQ NO.2所示的融合基因。
所述DNA疫苗可通过将SEQ NO.2所示的融合基因插入到pIRES质粒的多克隆位点构建得到。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所述DNA疫苗的抗肿瘤活性,可在所述重组pIRES质粒的另一多克隆位点插入Mip3β基因。Mip3β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强大的趋化作用,结合融合蛋白中Fas胞内段三聚化发生促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使肿瘤内部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逆转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重组pIRES质粒的双酶切鉴定图,其中,1为DNAMAKER,2~6依次为M-pIRES、P/F-pIRES、P/F-M-pIRES和pIRES的双酶切产物。
图2是转染后细胞mRNA表达的RT-PCR鉴定图。
图3是Western Blot法鉴定转染后细胞模拟肽/Fas融合蛋白表达的印迹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3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