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面承重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9618.9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6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不腐;覃怀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D13/00 | 分类号: | E05D13/00;E06B5/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 承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型门,尤其是一种地面承重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辐射防护门通常由两种传动方式:一种是上支撑的悬挂式传动,主要用在一些比小的辐射防护门上;另一种是下支撑的地面承重轨道式传动,主要用在一些比较厚重的辐射防护系统。
某些辐射系统需要有地面轨道平车,当地面轨道平车需进出辐射防护系统时,在辐射防护门下方要布置平车的地面轨道,为了避免地面轨道冲突,防护门通常采用悬挂传动系统。而当防护门的比较厚重时,则需要很大的支承横梁和立柱,同时占地面积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主要针对具有地面轨道平车进出且需要比较厚重的辐射防护门的解决方案。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至少一个方面,提出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地面承重门系统,其包括:门,包括上端和下端;与所述上端配合的上导向装置;与所述下端配合的下导向装置,所述下导向装置包括门轨道和安装在所述下端的行走轮,所述门经由所述行走轮支撑在所述门轨道上;和门驱动装置,用于移动从而关闭和打开门,其中所述门轨道在横过供轨道平车通过的连续的平车轨道时断开。
可选地,所述门轨道的轨道面与所述平车轨道的轨道面齐平,所述门轨道构造成与行走轮配合以对行走轮导向从而对所述门导向,且经门轨道导向的行走轮相应地为无轮缘行走轮。可选地,所述门轨道的横截面为形。
可选地,所述门轨道的轨道面与所述平车轨道的轨道面齐平,且所述行走轮包括导向用的有轮缘行走轮,在所述门完成关闭的情况下,所述有轮缘行走轮没有越过所述平车轨道并且与所述平车轨道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行走轮还包括无轮缘行走轮,在所述门完成关闭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无轮缘行走轮越过所述平车轨道。
可选地,所述门轨道采用双轨的形式,且所述行走轮相应地采用外侧行走轮和内侧行走轮的双排行走轮形式。
可选地,所述内侧行走轮安装在门内侧的凹槽处,以使得门移动时不与墙体干涉,且所述外侧行走轮安装在门外侧的凹槽处。
可选地,所述门包括一扇门,也可以包括两扇门。
可选地,所述上导向装置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导向槽钢,和安装在所述上端的、与所述导向槽钢配合的导向滚轮。
可选地,所述地面承重门系统为地面承重辐射防护门系统,且所述门为辐射防护门。其中,所述门轨道采用双轨的形式,且所述行走轮相应地采用外侧行走轮和内侧行走轮的双排行走轮形式。有利地,所述内侧行走轮安装在辐射防护门内侧的凹槽处,以使得辐射防护门移动时不与辐射防护墙体干涉。进一步有利地,与所述凹槽相对的辐射防护门外侧被加厚,且所述外侧行走轮安装在被加厚的外侧的凹槽处,使得辐射防护门在安装行走轮处保持需要的防护厚度。有利地,所述内、外侧行走轮安装在辐射防护门内、外侧的凹槽处,使得内外侧行走轮在相对应侧均外露,以方便维修保养。
采用本发明,门的地面轨道虽然与平车的地面轨道平面相交,但门的行走轮不干扰平车的地面轨道,可以避免悬挂传动方式中所需要的很大的支撑梁和立柱,减少了占地面积和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地面承重门系统的门处于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地面承重门系统的门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地面承重门系统的门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地面承重门系统的门的俯视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地面承重门系统的门下部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地面承重门系统的门的行走轮的局部剖面图;和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地面承重门系统的门的上导向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意为:
1-墙体,2-门,3-导向槽钢,4-轨道平车,5-门驱动装置,6-平车轨道,7-门轨道,8-有轮缘行走轮,9-无轮缘行走轮,10-上导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6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下一篇:用于MR成像中并行传输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