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气飞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0875.4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朝林 |
主分类号: | B64B1/58 | 分类号: | B64B1/58;B64B1/6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 |
地址: | 4212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飞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飞行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升气囊体积可调的充气飞艇。
背景技术
飞艇由于具有可垂直起降、长时间定点空中悬停、低噪音等优点,所以百余年来它一直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密切关注。少数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020500称用充气枪在壳体夹层中注入普通空气,利用壳体围成的较大体积的真空空间产生浮力,可组成飞艇、空中楼阁或空中娱乐城,但未见具体实施方式。飞艇上浮升气囊大多充以氦气、氢气等较空气轻的气体,以获得上升浮力。因为氢气易燃、易爆,而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密度仅为0.00018kg/m3,空气的1/7,故现代飞艇主要充以氦气,氢气现已少用。飞艇上升浮力的大小,与充氦气气囊体积大小有关。中国专利号ZL200920063356.4,名称为充气式刚体结构硬式飞艇,公开了地面作业向浮升气囊充入氦气使其满足飞艇的浮力要求,并未涉及飞艇下降需减小浮力时技术方案。显然,气囊中氦气价格昂贵,要减少浮力时氦气也不能轻易排空。众多的充以氦气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号CN101157384A公开了一种容积可变的飞艇气囊,为适应飞艇不同高度时飞行时气囊内压力的变化,利用气囊改变气囊轴的长短,改变气囊的容积,进而达到保护囊皮不被损伤的目的。而且轴向升缩装置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浮升气囊中氦气体积可调的充气飞艇。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飞艇,包括载荷舱、多个浮升气囊,和动力推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浮升气囊分别通过管道依次与充放气控制装置、储气舱连接。
所述充放气控制装置包括密封阀和空气压缩泵、或抽真空泵,或及其组合。
所述浮升气囊柔性,由气密性好的气球布,或表面涂敷阻气涂层的聚酰胺、聚酯等材料的纤维织物。
所述储气舱刚性,置于载荷舱的下方,并与载荷舱固定连接。
所述载荷舱由刚性骨架和外罩蒙布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飞艇结构简单,氦气的流向可通过手动或电子开/关程序控制操作方便,价格昂贵的氦气在储气舱和浮升气囊之间转移不外泄,运行成本低。储气舱中氦气经密封阀和充放气控制装置向浮升气囊充气转移时,柔性浮升气囊体积增大浮力增加飞艇上升;反之浮升气囊中氦气经密封阀和充放气控制装置放气向储气舱中转移时,浮升气囊体积缩小,浮力减小飞艇下降。本发明还可用于路况不佳的农村,遇到前进方向有障碍物或沼泽地带时,可升空飞越绕过路障继续着陆前进。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储气舱和浮升气囊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储气舱与载荷舱、以及浮升气囊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气舱;2、2’-充放气控制装置;3、3’-连接管道;4、4’-浮升气囊;5-载荷舱。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储气舱和浮升气囊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一种充气飞艇,包括载荷舱5、多个浮升气囊4,和动力推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浮升气囊4分别通过管道3依次与充放气控制装置2、储气舱1连接。
所述充放气控制装置3包括密封阀(如双向金属密封蝶阀)和空气压缩泵、或抽真空泵,或及其组合。
所述浮升气囊4柔性,由气密性好的气球布,或表面涂敷阻气涂层的聚酰胺、聚酯等材料的纤维织物制成。
图2为实施例之一的储气舱1与载荷舱5、以及浮升气囊4连接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所述刚性储气舱1,置于载荷舱5的下方,并与载荷舱5固定连接;多个浮升气囊4置于所述载荷舱5内,当然也可置于所述载荷舱5上方,用系绳连接。所述载荷舱5由刚性骨架和外罩蒙布组成。
使用时先将储气舱1内充满压缩氦气,储气舱1内氦气通过充放气控制装置2中压缩泵向浮升气囊4泵送氦气增大飞艇浮力,压入氦气的浮升气囊4的数量与体积大小可随所需浮力大小设定;飞艇下降时,将浮升气囊4中氦气反向泵入储气舱1,浮升气囊4体积缩小,浮力减小同时飞艇下降。双向密封阀在泵压氦气结束后关闭起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朝林,未经张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0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无人旋翼飞行器的飞行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交通工具安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