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比转速部分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1455.8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5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杜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F04D29/22;F04D29/24;F04D29/6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速 部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涡轮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比转速部分流泵。
背景技术
在涡轮泵领域,习惯采用常规的离心泵为推进剂组元增压,实现输送高压 推进剂的目的。现有的低比转速离心泵参见图1,其具有以下缺陷:1、叶轮外 径偏大、叶片出口宽度很小、叶轮轴面流道狭长、流道的扩散较为严重,流道 内部的逆向压力梯度将促使壁面边界层的发展和分离,强化了射流-尾流结构, 增加了尾流区,导致水力性能下降;2、机械损失主要是圆盘摩擦损失,与叶轮 外径的5次方成正比,且比转速越低,与圆盘摩擦损失越大;3、单级低比转速 离心泵的容积损失主要是叶轮前、后密封环处的间隙泄漏损失、隔舌处的环流 损失及叶轮出口较高的流体速度带来的泵体内较大的水力摩擦损失。
为提高泵的效率,常规的低比转速离心泵设计中,采用加大流量设计法、 增大叶片出口角、在相邻的长叶片之间增加短叶片等措施减小扩散损失和从叶 轮出口到扩散管进口的混合损失,改善叶轮及泵体内的水力性能。《低比转速 离心泵理论与设计》第35页,(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出版)。但低比转速 泵采用离心泵结构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叶片出口宽度小,叶轮的制造加工 困难;2、离心泵效率较低,造成涡轮泵效率下降,涡轮燃气供应系统能源浪费; 3、流量-扬程曲线易出现驼峰,运行工况不稳定,无法满足较大范围工况调节 的需求;4、需要设计叶轮的前、后密封环减小容积损失,增加了轴向尺寸和整 个涡轮泵的结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低比转速部分流泵,其解决了现有低比转速离 心泵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可以减小叶轮的径向尺寸,而且由于叶轮没有前后 盖板,因此无圆盘摩擦损失,所以在低比转速范围内其效率比常规离心泵高; 由于部分流泵没有间隙特性,叶轮不需要前后密封环,从而缩短轴向尺寸;另 外,由于部分流泵的叶轮为开式结构,运转过程不会产生轴向力,减小了涡轮 泵轴向力平衡的难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低比转速部分流泵,包括进口组件1和壳体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泵壳体14、叶轮6、诱导轮4、传动轴9、导流套5以及扩散管13;所述叶轮6、 诱导轮4、传动轴9以及导流套5设置在泵壳体14内;所述扩散管13设置在泵 壳体14上且与泵壳体14连通;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进口组件1包括进口壳 体11和进口管12;所述进口管12连接在进口壳体上;所述部分流泵还包括设 置在泵壳体14上的喉部16,所述泵壳体14通过喉部16与扩散管13连通;所 述扩散管13的中心线与泵壳体14上的环形流道20的外圆切线平行。
上述叶轮6包括6至8个径向叶片29,所述叶片29的前锥角为10-15度; 所述叶轮6的轮毂上圆周均布有多个轴向贯通的平衡孔17。
上述进口组件1还包括圆周方向设置在进口壳体11上的环形集液环10;所 述进口管12通过集液环10连接在进口壳体上;所述集液环10所围住的进口壳 体11的壁上设置有多个圆周均布的径向小孔18,所述进口壳体11的内壁上设 置有可将径向小孔18流出的液体导流至诱导轮4进口处的导流板3,所述导流 板3的型面与导流套5的型面相匹配。
上述诱导轮4的轮毂比为0.60-0.75,汽蚀系数为0.16-0.25。
上述诱导轮4的轮毂比为0.73,汽蚀系数为0.2。
上述平衡孔17的数量为8个。
上述扩散管13为锥形管。
上述导流套5通过螺纹连接设置在进口壳体11的内壁上;所述叶轮6通过 设置在轮毂上的平键7固定在传动轴9上。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低比转速部分流泵增加了连接壳体和扩散管的喉部,可准确实现 主泵的流量控制和泵后冷却流量的控制;具有比较平缓的流量-扬程性能曲线, 弥补了常规的低比转速离心泵小流量下工作时工况不稳定的缺点,便于实现大 范围工况调节,突破了传统泵压式变推力发动机推力变比限制。
2、本发明扩散管中心线与蜗壳环形流道外圆切线平行,可以避免蜗壳流道 内高速旋转的液体进入扩散器喉部时产生激烈的撞击,导致脱流堵塞流道,从 而使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加,提高泵的水力效率。
3、本发明叶轮的叶片前锥角范围为10-15度,减小了叶片出口的扩散,可 抑止轴向旋涡和二次流的产生。
4、本发明的扩散管为锥形管,可实现出口液体的动能向压力能的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1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形成图像的方法
- 下一篇:带铁芯的多头型直线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