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步多通路刺激电针灸针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1793.1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全;邱可可;杨春生;朱正罕;芮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N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步 通路 刺激 针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电针灸针及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异步多通路刺激电针灸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临床研究证明针灸可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皮肤、肿瘤等各科的多种疾病。现代针灸研究指出:任何原因所发生的疾病都是由于细胞的滞动与僵化所发生的,细胞的滞动与僵化是同自然物质的减少与消失有关,对腧穴某部位实施刺激,可使自然物质返回原处,恢复细胞的功能,疏通细胞的离子通道,达到疏通除病的效果。为了加强刺激效果,现代针灸的新科技与经络穴位相结合为针灸刺激条件开拓新局面,声、光、电、波、磁等都为针灸所用,由原来的针刺发展到了脉冲电针、电热针等。
电针灸针(以下简称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人体组织是由水分、无机盐和带电生物胶体组成的复杂的电解质电导体。当一种波型、频率不断变换的脉冲电流作用人体时,组织中的离子会发生定向运动,消除细胞膜极化状态,使离子浓度和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人体组织功能。离子浓度和分布的改变,是脉冲电流治疗作用最基本的电生理基础。它的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现有的电针大体上分为三种:
1、用导电橡胶制成圆形的片状正负电极粘贴在两个不同的穴位上,接通电源后对人体穴位进行电脉冲的刺激,产生治疗效果。它所存在的问题是粘贴式电极面积大,取穴不准,只在人体皮肤表面进行电脉冲刺激,不能进入人体的深层,难以取得好的疗效。
2、使用传统的不锈钢制成的毫针,刺入两个穴位,接通电源后对人体穴位进行电脉冲刺激,产生治疗作用。它所存在的问题是必须刺入两个穴位接通正负两个电极才能形成电流通路,产生电脉冲的刺激。
3、至少有两根针体,一个是正极针体、另一个是负极针体,正极针体和负极针体由绝缘材料体隔开并连接为一体,正极针体和负极针体分别接有正负电源线。
现有的上述电针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的用低频脉冲电流通过毫针刺激腧穴,使人体组织中的离子会发生定向运动的电针治疗,对控制脉冲电流的方向的依据,即如何控制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如果选择两个穴位,电流的方向不易确定。2.现有的电针在人体组织内从针体到针尖电流均匀分布,微小的电流脉冲不能完全集中到针尖部,致使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由于针体与人体组织之间有电流通过,对皮下细胞、组织或器官造成不必要的电流刺激,甚至伤害它们;针体上的电流还会电解组织液,使针体受到腐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异步多通路刺激电针灸针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微加工工艺,即溅射金属层以及沉积绝缘层,在一根毫针针体上加工出所需要的若干个刺激电极,刺激电极所在金属层的尾部作为连接外部脉冲发生器导线的焊点,通过脉冲发生器的控制即可实现异步多电流通路的刺激,因此只需选取一个穴位插上一根电针即可,避免两个穴位的选取,刺激位置相对精确。电针上每个刺激电极长度比较短,刺激电极电流分布比较集中,治疗效果好,而且可以尽量避免伤害其它人体结构组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步多通路刺激电针灸针,包括:针灸针和两端的筒状电极组,其中:每一个筒状电极组包覆的相应层金属一端上设有一个刺激电极,另一端设有一个焊点。
所述的针灸针由不锈钢制成;
所述的筒状电机组包括:位于内层的绝缘层、位于中间的导体层和位于外层的保护胶聚合物块。
所述的绝缘层的厚度为2~10μm,具体为聚对二甲苯制成。
所述的导体层的厚度为0.2~0.5μm,具体为金元素、铂元素或氧化铱制成。
所述的保护胶聚合物块的厚度为1~2mm,3~4mm,5~6mm,具体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
本发明涉及上述异步多通路刺激电针灸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浇注法将聚合物固化处理制成不同厚度的方形结构;
所述的固化处理是指将浇注后的聚合物置入烘箱中,以85℃温度烘3小时。
所述的聚合物块为厚度为1~2mm,3~4mm,5~6mm的2mm*2mm三种方形块;
第二步、在针灸针上化学气相沉积第一层绝缘层;
所述的沉积的厚度为2~10μm;
第三步、在沉积有绝缘层的针灸针体上溅射第一层金属导电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1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化疗剂的协同作用
- 下一篇:用于温灸棒的推杆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