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2303.X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2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夏迎松;张培勇;唐之胜;蔡建胜;方平;关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金亚汽车管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4 | 分类号: | B21D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宁国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动力 转向 油管 弯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弯管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对变径的钢管弯曲时,一直采用“人工法”,即变径油管在CNC弯管机上弯曲时,当弯曲到变径部位时,CNC弯管机停止弯曲,操作工更换导模后,踩下脚踏开关,弯管机继续弯曲,直至该油管弯曲结束;该方法操作复杂,而且人力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以解决CNC弯管机上尺寸不同的导模而需要人工安装更换的繁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包括支撑座、气缸、导模块、电磁阀,所述气缸安装于支撑座上部,支撑座下方导轨上安装新型导模块,所述导模块的外侧加工面分别开设导模内径加工槽与过渡部分导模内径加工槽,所述气缸通过气管连接外部的电磁阀。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的有益效果为:经过一次弯曲结束后,中间无需停止弯曲而更换导模,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同时消除了员工的安全隐患,通过于导模块上设置两种导模加工内径并利用数控程序控制以实现不同导模的切换,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安全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的导模机构部分示意图;
图3是通过使用该装置加工的油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座;2、气缸;3、导轨;4、气管;5、导模块;6、连杆;7、限位杆;8、导模内径加工槽;9、过渡部分导模内径加工槽;10、R型柱;11、滑道;12、两端外径;13、中间外径;14、电磁阀;15、电线;16、旋档按钮;17、电源;18、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包括支撑座1、气缸2、导模块5、电磁阀14,所述气缸2安装于支撑座1上部,所述支撑座1下方导轨3上安装新型导模块5,该导模块5上部固定连杆6并通过该连杆6与支撑座1顶部的气缸2连接,所述连杆6一侧的导模块5顶部固定一限位杆7以防止导模块5在通过气缸2产生动力而上下移动时脱位;所述导模块5的外侧加工面分别水平开设导模内径加工槽8与过渡部分导模内径加工槽9;工作时,可将待加工油管上两种不同尺寸的导模内径(即靠近密封件或紧固件一侧的两端外径12、油管中部的中间外径13)加工在同一导模块5上,通过高压气流推动活塞运动,活塞推动连接在其上的连杆6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不同导模的切换,可解决CNC弯管机上无法安装三个内径尺寸不同的导模而无法加工变外径动力转向油管的问题;所述气缸2通过气管4连接外部的电磁阀14,此电磁阀14通过电线15串联接入一个由旋档按钮16与电源17组成的闭合回路,所述电磁阀14连接气源18,导模块5的外侧设置R型柱10,导模块5下方设有滑道11;采用导模通过“燕尾槽”与CNC弯管机的滑座配合,并且能够在滑座上下移动,变径油管弯曲时,弯曲到变径部位时,通过操纵旋档按钮16,调节电磁阀14的通断来控制气缸工作,从而带动新型导模上下移动,达到变径油管能够顺利弯曲的目的。
以上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动力变径转向油管的弯曲装置,进行变径油管弯曲时,将变径油管放在CNC弯管机上,定位后,踩下制动踏板,弯管机开始工作,夹模先夹紧钢管,然后滑座带动导模在滑道上向左滑动,依次进行定位钢管、弯臂轴旋转、弯曲钢管,第一个弯弯曲结束后,进行夹模、滑座回位、弯臂轴转回原位;此后,夹紧钢管的送料机头前移,弯曲第二个弯,弯曲的部位为变径部位,此时调节旋档钮,电磁阀的线圈工作,打开气门,高压气体驱使气缸工作,气缸带动新型导模向上移动,夹模先夹紧钢管,然后滑座带动导模在滑道上向左滑动,而后定位住钢管、弯臂轴旋转、弯曲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金亚汽车管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金亚汽车管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23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熄弧效果的直流断路器
- 下一篇:低聚糖红薯米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