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含油废水反渗透预处理深度除油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2792.9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1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毕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6;C02F1/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含油 废水 反渗透 预处理 深度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含油废水的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反渗透预处理深度除油工艺。
背景技术
冷轧含油废水生化处理后一般含盐量均比较高,需要再经过除盐处理才能达到回用水质的要求。反渗透是传统经典的除盐工艺,但是其对原水中的微量油敏感,预处理后油的含量要确保在1ppm以下,否则就会导致反渗透膜污堵速度快,化学清洗频繁,系统不能稳定运行,膜的寿命也相应缩短。
冷轧含油废水生化处理后,经过多项预处理措施,在进入反渗透装置之前仍含有1~5ppm的微量油。由于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胶体和溶解态有机、无机物质,采用活性碳吸附工艺进行处理,吸附材料很快会达到饱和(活性炭等为亲水性广谱吸附剂,吸附油的同时也吸附有机、无机物质和水),不适合实际生产;废水中残留的微量油已接近溶解态(1~100nm),若采用微滤、超滤等工艺设备,不但价格昂贵、工艺复杂而且还不能稳定达标;另外,传统化学法除油,例如加药气浮、过滤等工艺则控制精度不高,不能实现精密除油的目的。
总而言之,冷轧含油废水反渗透预处理深度除油,目前尚无比较理想的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轧含油废水反渗透预处理深度除油工艺,该工艺用于对进入反渗透装置之前的冷轧含油废水进行深度预处理,从而确保废水中微量油的含量降至0.1ppm以下,以此进一步保证后续的反渗透工序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冷轧含油废水反渗透预处理深度除油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1)在冷轧含油废水进入化学浸膜过滤器之前,向冷轧含油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碱式氯化铝、阴离子聚丙酰胺,使冷轧含油废水进行絮凝反应。
在上述工艺中投加次氯酸钠的目的是氧化废水中的胶体和有机物质,然后通过絮凝剂碱式氯化铝(PAC)和助凝剂阴离子聚丙酰胺(PAM)的帮助将氧化产物微絮凝,最后由低速多介质过滤器截流过滤。因此,投加次氯酸钠的量、浓度参数是关键,这关系到废水中的胶体和有机物质的去除是否彻底,投加量过小或过大都会降低处理效果。发明人经过长期试验数据积累发现,若冷轧含油废水COD值在30~70ppm以内,次氯酸钠的投加浓度应当控制在8~12ppm范围内,相应PAC和PAM的投加浓度为:PAC 2~4ppm,PAM 0.05~0.2ppm。
(2)然后采用多介质过滤器对经过絮凝的冷轧含油废水进行截流过滤,控制多介质过滤器滤速为4~6m/s,出水污泥堵塞指数(SDI)低于3.0。
(3)使经过上述步骤(2)处理的冷轧含油废水进入设有化学浸膜滤芯的过滤器,所述化学浸膜滤芯的通量控制值为0.1~0.4m3/m2s。
含有化学浸膜滤芯的过滤器是实现精度除油的一种全新的反渗透预处理装置。其中化学浸膜滤芯是通过除油剂TS-2,添加少量分散、固化等助剂,制成混合浸膜溶液,将普通PP喷溶滤芯浸泽在该溶液中,经过较长时间浸透,然后烘干蒸发、凝固固化等工序后,滤芯内外形成致密、均匀的化学镀膜,得到的滤芯完成了浸泽镀膜。化学浸膜后的滤芯通过多相接触在瞬间可以有效的吸附、脱水和凝固碳氢污染物,主要对是低水溶性的有机污染物最有效(微量油)。更为有利的是,经过浸泽镀膜的滤芯具有亲油疏水性,这保证了滤芯通量的最大化,能够减少滤芯的一次性使用量。特别是,通过“微观”多相化学反应除油,除去的油份是不可逆,没有泄漏、迁移等问题,因此在除油效果上比普通过滤器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出水油含量甚至可以达到1/1000ppm程度。将一定数量浸膜后成品的除油滤芯装入普通的滤芯过滤器,组装成定制通量处理能力的除油过滤器,添置管道、阀门、仪表等附件,就形成深度除油工艺主要设备,其能够达到精密、深度除油的效果。
上述化学浸膜滤芯的通量是本发明所述的深度除油工艺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工艺参数。滤芯通量即过滤滤速,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发现,滤芯通量过高,除油处理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过低又不够经济实用,因此将滤芯通量控制在0.1~0.4m3/m2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未经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27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安全性的车用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环形压敏电阻器用单层银浆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