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镁热催化降解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2837.2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1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苏贵金;石瑞芳;郑明辉;贾漫珂;刘烨炫;黄林艳;刘文彬;林世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B01J21/10;C02F101/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镁 催化 降解 多氯联苯 污染物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镁用于多氯联苯污染物控制方面的应用,具体地说涉及氧化镁在反应釜中热催化降解废弃、库存的高浓度多氯联苯废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氯联苯是环境中难降解的一类污染物,由于其高毒性、难降解及在食物链中富集,它的污染控制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环境焦点问题。我国历史上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累计生产近7000多吨,另外,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先后从比利时、法国等进口大量装有PCBs的电力电容器,其废弃电容器油中PCBs含量大于50%。由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中国对下线废弃的PCBs电力电容器进行了贮存。但是由于当时储存设备比较简陋,已出现多氯联苯遗漏现象。这些废弃、库存的多氯联苯废物对我国人类健康存在着巨大的威胁。因此,发展实用技术对废弃、库存的多氯联苯弃物进行安全、高效地降解是我国环境治理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氧化镁热催化降解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多氯联苯污染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氧化镁对多氯联苯污染物的热催化降解处理方法,将氧化镁与多氯联苯混合,进行加热反应,以降解多氯联苯。
所述的方法,其中氧化镁粒径在0.5-20微米之间。
所述的方法,其中热催化降解的反应温度在200℃-600℃。
所述的方法,其中热催化降解的反应时间为0.1-3小时。
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反应在可以加热的反应釜中进行。
所述的方法,其中多氯联苯污染物为废弃、库存的高浓度多氯联苯废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加入不同量氧化镁时的十氯联苯降解效率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不同温度时的十氯联苯降解效率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不同反应时间的十氯联苯的降解效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氧化镁热催化降解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处理方法,是将氧化镁经过研磨、过筛,使其粒径在0.5-20微米之间,把氧化镁与多氯联苯以质量比为10∶1-300∶1混合,在200℃-600℃进行热催化降解,反应0.1-3小时从而达到热催化降解多氯联苯的目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将25mg MgO和50mg MgO分别与0.4mg十氯联苯混合(质量比分别为62.5∶1和125∶1),在300℃条件下加热60min,十氯联苯的降解效率分别为87%和99%。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将50mg MgO与0.4mg十氯联苯以质量比为125∶1进行混合,在250℃、280℃和300℃温度下反应60min,降解效率分别为91%、98%和99%。
实施例3
图3显示了25mg MgO与0.4mg十氯联苯在300℃下反应十氯联苯的降解效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2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由丙烯与合成气制备丁醛的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