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套岸带多层级径流采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4401.7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3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0 | 分类号: | G01N1/2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套 多层 径流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套岸带多层级径流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农林地养分流失、污染物和养分的土壤中迁移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农林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径流是这些过程的引发者和主要载体。因此人们十分重视对径流的研究与监测,而研究和监测中必须要对径流的水位及流量进行采集,致使针对径流的水位及流量的采集装置应用得非常广泛,但是在较大的江河湖泊,具有专门针对岸带径流特别是岸带多层级径流方面的采集装置还没有,目前使用的对岸带及其多层级径流方面的采集装置主要还是径流场和标准池,这些装置的缺陷如下:
在采集过程中,径流场和标准池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得采集径流水的可靠度不足;对不同坡度的不同监测地,径流场和标准池采集耗费时间长,不能进行简单易行的采集;而不同地形的岸带多层级径流对径流场和标准池的采集面积会有不同程度的要求,由此导致如果面积小,采集径流水的代表性不强,而如果面积大,采集径流水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岸带多层级径流采集装置,通过在不同的植物带分层设置岸带径流采集装置,利用其进水管将所采集的径流水送至内置于安全箱的盛水器中,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短时间内对不同植物带及其组合的径流采集,简单易行;另外本装置安装方便且替换方便,可满足不同地形的岸带多层级径流采集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套岸带多层级径流采集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岸带径流采集装置,该岸带径流采集装置具有一端由盖子3封闭且带有入水孔2的进水管1,进水管1的另一端穿过带顶盖10的安全箱4的侧面,并且该端位于安全箱4内部的盛水器5的盛水口上方,进水管1由盖子3封闭的一端相对于水平位置向上倾斜。
所述的安全箱4底部带有一个以上的渗水孔6,该安全箱底部设置垫高物9,且该垫高物9具有与之配套的排水管8。
通过在不同的植物带11分层设置岸带径流采集装置,利用其进水管1将所采集的径流水送至内置于安全箱4的盛水器5中,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短时间内对不同植物带及其组合的径流采集,简单易行;另外本装置安装方便且替换方便,可满足不同地形的岸带多层级径流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去除了垫高物和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岸带径流采集装置在设置入对应层的植物带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岸带多层级径流采集装置在设置入植物带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岸带多层级径流采集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岸带径流采集装置,该岸带径流采集装置具有一端由盖子3封闭且带有入水孔2的进水管1,进水管1的另一端穿过带顶盖10的安全箱4的侧面,并且该端位于安全箱4内部的盛水器5的盛水口上方,进水管1由盖子3封闭的一端相对于水平位置向上略微倾斜,所述的安全箱4底部带有一个以上的渗水孔6。
如图2所示,所述的安全箱4底部设置垫高物9,且该垫高物9具有与之配套的排水管8,在一个岸带径流采集装置设置入对应层的植物带11后,垫高物9和安全箱4之间存有空隙12,该空隙12和排水管8一端导通,排水管8位于地表以下,沿坡面略微倾斜放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先将岸带径流采集装置分层植入不同的植物带分层T1、T2、T3以及T4内如图3所示,降雨时产生径流时,径流沿坡面流入进水管1表面的入水孔2,这样沿略微倾斜的管壁流入安全箱4内置的盛水器5,就实现了不同的植物带分层T1、T2、T3以及T4的径流采集,若盛水器5内水满溢出后可以通过安全箱底部的渗水孔6经过排水管8渗入土壤。同时带顶盖10的安全箱4是防雨遮盖设施,既可防止雨水等杂物落入,也防止人、动物等破坏箱内的盛水器和水样,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短时间内对不同植物带及其组合的径流收集,简单易行;另外本装置安装方便且替换方便,可满足不同地形的岸带多层级径流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44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污染源烟羽排放二维成像测量系统
- 下一篇:汽车爆胎或快速漏气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