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田排水沟水位、水质分层控制堰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5407.6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2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殷国玺;许亚群;孔俐丽;刘方平;王少华;黄永忠;佘冬立;宋培青;吴润兰;李秀梅;徐佳;张小兵;林荣玉;刘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1/00 | 分类号: | E02B11/00;E02B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田 排水沟 水位 水质 分层 控制 | ||
1.一种稻田排水沟水位、水质分层控制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门框(7)和设于两个门框(7)之间的五块堰板(1),所述堰板(1)均包括堰板块和堰板块下沿固定连接高度为0.5cm的弧型橡胶止水带(4),所述五块堰板(1)高度从下到上依次为0.7m、0.3m、0.1m、0.1m、0.3m,所述两个门框(7)上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堰板(1)的两端分别设于两侧的门框(7)凹槽内,且堰板(1)均可以在两侧门框(7)凹槽内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排水沟水位、水质分层控制堰,其特征在于对应水稻返青期、分蘖前期、分蘖后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黄熟期和施肥后这八个时期,堰板的组合高度分别为1.5m、1.2m、0.7m、1.1m、1.1m、1.0m、0.7m、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排水沟水位、水质分层控制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7)凹槽与堰板(1)之间的空隙设有橡胶止水带(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排水沟水位、水质分层控制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堰板(1)一侧面上均设有两个用于套取或放置堰板的抓手(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田排水沟水位、水质分层控制堰,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个菱形环拉杆手柄,所述菱形环拉杆手柄为拉杆手柄(5)通过硬质杆与菱形环(6)固定连接,菱形环(6)与抓手(3)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4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大边坡覆压支护方法
- 下一篇:自行式小半径移动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