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泡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5821.7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2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明 |
主分类号: | A47J31/44 | 分类号: | A47J31/4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张鸿飞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泡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泡茶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泡茶机,其结构一般包括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依序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出茶水单元电连接,管路上设置电磁阀以控制水流的通断,虽然上述结构的泡茶机实现了茶水的自动化泡制,但是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有的泡茶机其结构能够实现茶叶的多次冲泡,且冲泡出的茶水口感仍然较好,一方面节省了茶叶,另一方面是针对有的茶叶需要冲泡一次以上才能有更好的香味和口味,然而在冲泡不同种茶叶时,首先得先清理已冲泡的茶叶,并对泡茶单元进行有效清洗,不然就极可能串味,有的泡茶机其结构能够实现多种茶叶的快速冲泡,且相互之间不串味,使用方便,然而不能重复冲泡,即冲泡过一次后,被冲泡的茶叶就被废弃掉了,前者如公开号为CN1593310的“自动泡茶机”,后者如公开号为CN201375420的“多功能自动泡茶机器”。
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201010201284.2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泡茶机”,由于它还包括安装于盛水容器的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控制装置和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这样,一方面在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作用下,智能控制模块能够使一定量的茶叶与一定量的水配比,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盛水容器内的水温按照智能控制模块所给的指令来变化,即水温在泡制时间段内符合一定的变化曲线,上述操作均在智能控制模块控制下执行,只需要使用者在一开始通过输入输出模块给智能控制模块输入命令即可,自动化程度很高,能够自动冲泡出更好口味的茶水,然而在冲泡不同种茶叶时,首先得先清理已冲泡的茶叶,并对泡茶单元进行有效清洗,不然就可能串味,也就是说所述申请号为201010201284.2的“泡茶机”亦存在上述的那个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够对茶叶进行多次冲泡,进而节省茶叶或者充分发挥茶叶的韵味,又能够在不串味的前提下快速地更换冲泡的茶叶种类,进而满足不同饮茶者需求的泡茶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泡茶机,它包括供水单元、泡茶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智能控制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所述输入输出模块、存储模块和声光提示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泡茶单元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泡茶杯组成,所述泡茶杯设有泡茶室和储茶水室,储茶水室设有出水口,泡茶室和储茶水室之间设有控制所述泡茶室和储茶水室连通与否的阀,泡茶室与供水单元的出水口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泡茶单元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泡茶杯组成,所述泡茶杯设有泡茶室和储茶水室,储茶水室设有出水口,泡茶室和储茶水室之间设有控制所述泡茶室和储茶水室连通与否的阀,泡茶室与供水单元的出水口连通,这样,一方面通过泡茶杯的泡茶室能够对茶叶进行多次冲泡,进而节省茶叶或者充分发挥茶叶的韵味,另一方面通过多个泡茶杯的交替使用,就能够在不串味的前提下快速地更换冲泡的茶叶种类,进而满足不同饮茶者需求,所以本发明具有既能够对茶叶进行多次冲泡,进而节省茶叶或者充分发挥茶叶的韵味,又能够在不串味的前提下快速地更换冲泡的茶叶种类,进而满足不同饮茶者需求的优点。
作为改进,所述供水单元包括依序管路连接的水箱、水泵、水即热装置和可伸缩的管路;水箱上安装有可拆的箱盖、液位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阀控制通断的管道水接口;水泵和水即热装置间连接的管路上依序安装有防干烧传感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水即热装置与可伸缩的管路间连接的管路上依序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液位传感器、第一电磁阀、防干烧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磁阀和水即热装置的控制端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供水单元的出水口是指可伸缩的管路的出口,利用可拆的箱盖和第一电磁阀控制通断的管道水接口为水箱注水提供了两种途径,更加方便;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水即热装置输出的热水的水温控制更加精确,更有利于后面所述泡茶杯内的水温的调节,可伸缩的管路的应用使得出水更加灵活,本身可靠性又高,更有利于本发明性能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明,未经陈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5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下一篇:LED智能调控环形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