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镜片光学取像镜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6921.1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3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施柏源;徐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18 | 分类号: | G02B13/18;G02B13/00;G02B1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片 光学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三镜片光学取像镜头,尤指一种针对行动电话或使用CCD(电荷藕合装置)或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影像传感器的光学取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不断地朝向轻薄短小以及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而电子产品中如:数字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电脑相机(PC camera)、网络相机(Network camera)、行动电话(手机)等已具备取像装置(镜头)之外,甚至个人数字辅助器(PDA)等装置也有加上取像装置(镜头)的需求;而为了携带方便及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取像装置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同时也需要有较小的体积与较低的成本,才能有效提升该取像装置的应用性,尤其是应用于行动电话上,上述需要或条件更为重要。
而由于传统的球面研磨玻璃透镜的材质选择性较多,且对于修正色差较为有利,已广为业界所使用,但球面研磨玻璃透镜应用在焦数(F number)较小以及视场角(field angle)较大的情况时,球差及像散等像差的修正仍较困难;而为了改善上述传统的球面研磨玻璃透镜的缺点,目前的取像装置已有使用非球面塑料透镜或使用非球面模造玻璃透镜,以获得较佳的成像质量,如美国发明专利:US 2007/0091457、US 6,515,809、US 7,262,925、US 2007/0195432、US 2005/0128334,或如日本专利JP 2007-121820、JP 2005-352317、JP2004-163786、JP 2007-094113、JP 2005-338234JP 2007-047513、JP 2006-098976等,多件包含三片式透镜(lens elements)的光学取像镜头结构设计;而上述多件发明专利的结构设计之间的差异处或技术特征则决定于以下各种因素的变化或组合而已:各件专利中该三透镜之间对应配合的形状设计不同,如第一、二、三等三透镜皆为新月型(meniscus shape)透镜,或第一、二透镜为新月型而第三透镜为平凹型(plano-concave shape)或平凸型(plano-convex shape);及/或各件专利中该三透镜之间对应配合的凸面/凹面方向不同,如第一/二/三等三透镜的凸面/凹面可安排在物侧/像侧等多种变化组合;及/或各件专利中该三透镜之间对应配合的屈光度(refractive power)正/负不同,如日本特许第3717488号专利等。
由上可知,就三透镜的光学取像镜头的设计而论,其现有技术在设计光学取像镜头技术领域,是为各种不同光学目的的应用,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或组合,因其使用透镜形状、组合、作用或功效不同,即可视为具有新颖性(novelty)或创造性(inventive step)。
近年为应用于小型相机、照像手机、PDA等产品,其取像镜头要求小型化、焦距短、像差调整良好,在各种小型化的三透镜取像镜头设计中,以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负屈光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反曲点变化正负屈光度的第三镜片(称为M型镜片、M-shaped lens),最可能达到小型化的需求。
对于不同的成像方法:在第一片为正屈光度、第二片为负屈光度、第三片为正屈光度M型镜片,如欧洲专利EP 1830210、日本专利公开号JP2008-139853、JP 2006-178328、美国专利US 7,397,613、US 7,486,328、US7,423,817、US 7,468,847、US 7,515,358、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07/0195426、US 2007/0217034、US 2007/0229986、US 2008/0239510、中国台湾专利TWM343167、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TW 200639432、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670560、CN 1873460等;在第一片为正屈光度、第二片为负屈光度、第三片为负屈光度M型镜片,如欧洲专利EP 1840618、EP 1942363、美国专利US 7,460,315、US7,460,314、US 7,450,323、US 7,511,899、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07/0229987、US 2008/0225401、US 2008/0266679、US 2008/0225401、US 2007/0195426、日本专利JP 3816093、日本专利公开号JP 2008-276200、JP 2008-233222、JP2008-276200、JP 2007-010773、WIPO专利WO 2007039980、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945372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6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