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完井用预充填自膨胀封隔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8117.7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7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文;沈泽俊;高向前;童征;钱杰;张卫平;薛建军;郝忠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7 | 分类号: | E21B33/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井用预 充填 膨胀 封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井下完井用预充填自膨胀封隔器。
背景技术
遇油自膨胀封隔器是近几年在油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封隔器。目前,普通遇油自膨胀封隔器主要是依靠自身橡胶在井下吸收原油膨胀封隔地层的,其本身不带有用于膨胀的介质-原油。当遇油自膨胀封隔器在低渗透油藏进行完井时,由于封隔器胶筒缺乏充足的原油补给,胶筒不能够有效的膨胀封压,严重影响了作业进程和完井效率。在现场,有时向井内注入柴油以加速遇油自膨胀封隔器的膨胀坐封,但最终会增加封隔器的作业工序,增大作业风险和完井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田完井用预充填自膨胀封隔器,以克服现有普通自膨胀封隔器在低渗透油藏完井时,坐封时间长,完井工艺复杂的缺点,最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完井效率,降低完井费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田完井用预充填自膨胀封隔器由基管、限位环A、O型圈A、卡环A、螺钉A、遇油膨胀橡胶、膨胀介质、带孔隔筒、限位环B、O型圈B、卡环B、螺钉B组成;限位环A、限位环B分别位于基管外两端,由固定在基管外壁凹槽内的卡环A、卡环B卡入限位环A、限位环B内壁上的凹槽固定,限位环A、限位环B内壁与基管外壁之间由O型圈A、O型圈B密封;带孔隔筒套在基管外壁,限位环A和限位环B之间,由螺钉A、螺钉B固定在限位环A、限位环B上,膨胀介质填充在带孔隔筒内壁和基管外壁之间的环形空腔中,遇油膨胀橡胶硫化在带孔隔筒外壁上,由带孔隔筒上的渗透孔将膨胀介质和遇油膨胀橡胶连通。
封隔器组装前,先在硫化罐内将遇油膨胀橡胶硫化在带孔隔筒上。组装时,先将卡环A放入基管一端的凹槽内,然后将带有O型圈A的限位环A套入基管上,当卡环A上部完全进入限位环A上的环形凹槽内时,即表示限位环A安装完毕。待硫化有遇油膨胀橡胶的带孔隔筒冷却后,将带孔隔筒从基管的另一端套入。用螺钉A将限位环A和带孔隔筒的一端进行固定,然后将油脂状的膨胀介质注入基管和带孔隔筒的环形空腔。最后用螺钉B将限位环B和带孔隔筒的另一端固定,即完成封隔器的装配。其中自膨胀介质具有较高的溶点(其溶点可根据地层温度进行调配)。当封隔器下入井内时,膨胀介质遇到井内高温后开始液化,液状的膨胀介质经过带孔隔筒上的渗透孔流入遇油膨胀橡胶,引起遇油膨胀橡胶的膨胀坐封。
本发明所提供的封隔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与施工操作方便的特点。同时,该封隔器与目前普通自膨胀封隔器相比,具有坐封时间短,封隔压差大的特点。用该封隔器完井将大大缩短低渗透油藏的完井时间,减少作业费用,最低限度的降低封隔器坐封不严所带来的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图1完井用预充填自膨胀封隔器结构示意图。
图2完井用预充填自膨胀封隔器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管、2限位环A、3O型圈A、4卡环A、5螺钉A、6带孔隔筒、7遇油膨胀橡胶、8膨胀介质、9渗透孔、10螺钉B、11限位环B、12卡环B、13O型圈B;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田完井用预充填自膨胀封隔器由基管1、限位环A2、O型圈A3、卡环A4、螺钉A5、遇油膨胀橡胶7、膨胀介质8、带孔隔筒6、限位环B11、O型圈B13、卡环B12、螺钉B10组成;限位环A2、限位环B11分别位于基管1外两端,由固定在基管1外壁凹槽内的卡环A4、卡环B12卡入限位环A2、限位环B1内壁上的凹槽固定,限位环A2、限位环B11内壁与基管1外壁之间由O型圈A3、O型圈B13密封;带孔隔筒6套在基管1外壁,限位环A2和限位环B11之间,由螺钉A5、螺钉B10固定在限位环A2、限位环B11上,膨胀介质8填充在带孔隔筒6内壁和基管1外壁之间的环形空腔中,遇油膨胀橡胶7硫化在带孔隔筒6外壁上,由带孔隔筒6上的渗透孔将膨胀介质8和遇油膨胀橡胶7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8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