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薯茎尖的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8497.4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4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美;侯夫云;张立明;李爱贤;张海燕;解备涛;董顺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N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宁钦亮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包埋 玻璃化 超低温 保存 方法 | ||
1.一种甘薯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步骤如下:
(1)从甘薯的试管苗上取1~1.5mm甘薯茎尖;将甘薯茎尖移入到浓度为3克/100ml的海藻酸钠和0.2M甘油的无钙离子的MS溶液中,室温浸泡5~20秒;
(2)将含有11.1g/l CaCl2、2M甘油、0.2M蔗糖的MS溶液在冰块中预冷15~25分钟,将步骤1的甘薯茎尖连同浸泡溶液一起加入其中,形成直径为0.5-0.8cm甘薯茎尖小球;将甘薯茎尖小球依次移入以下预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
将小球移入盛有50ml预培养基I溶液的三角瓶中,预培养基I溶液配方为:MS+30g/l蔗糖+1g/l酪蛋白氨基酸,摇床培养24小时,25~28℃,60~90rpm;
将小球移入盛有50ml预培养基II溶液的三角瓶中,预培养基II溶液配方为:MS+0.3M蔗糖,摇床培养16小时,25~28℃,60~90rpm;
将小球移入盛有50ml预培养基III溶液的三角瓶中,预培养基III溶液配方为:MS+1.6M蔗糖+2M甘油,摇床培养3小时,25~28℃,60-90rpm;
制得预培养好的甘薯茎尖小球;
(3)将上述预培养好的甘薯茎尖小球移入盛有20ml PVS玻璃化溶液的三角瓶中,25℃培养90~120min;
(4)将步骤(3)处理过的甘薯茎尖小球移入2ml规格的超低温管中,每个管中装8-10个小球,置入液氮中冷冻保存。
2.如权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PVS玻璃化溶液组成为:MS+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M蔗糖,pH 5.8;百分比是质量体积比,单位:克/ml。
3.如权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冷冻保存的甘薯茎尖恢复培养时,继续以下步骤:
(5)将步骤(4)得到的盛有小球的超低温管从液氮中取出,迅速移到38℃的水浴锅中,解冻2-4分钟,将小球放入卸载溶液中,室温,放置20-25min;
卸载溶液组成为:1.2M蔗糖+MS,pH5.8;
(6)将步骤(5)得到的小球移入盛有25ml成活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成活培养基配方为:MS+0.5mg/l 6-苄氨基嘌呤+1mg/l赤霉素+30g/l蔗糖+7.5g/l琼脂,pH5.8,25℃黑暗培养3天;然后在24-28℃培养7天,并保持每天16小时的3000lux光照培养和每天8小时的黑暗培养,得成活小球;
(7)将上述成活小球移入盛有25ml再生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24-28℃培养并保持每天16小时的3000lux光照,培养成苗,每隔三周,将成苗小球转移到盛有新配的再生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所述再生培养基配方为:MS+2.5mg/l赤霉素+30g/l蔗糖+7.5g/l琼脂,pH 5.8。待成苗小球的苗长达0.4-0.6cm时,转入MS固体培养基中生根。
4.如权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薯品种为济薯18或济徐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849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