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编机压电式提花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8541.1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嘉良 |
主分类号: | D04B27/24 | 分类号: | D04B27/24;D04B2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1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编机 压电 提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械,是一种经编机压电式提花针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授权公告号是CN1052041C的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带至少一个梳栉的经编机,该经编机具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由很多螺钉固定在梳栉上的支承块组成,支承块各自带有一个压电挠曲换能器构成的组,并列布置的条形压电挠曲换能器在其一端都带有导纱针,而另一端装在夹持装置中并与控制线相连接,由控制装置发出的电压信号由此控制线传送,此信号使导纱针作一个经纱针距的移动,连到挠曲换能器上的控制线与控制装置以插头插入的方式相连接。这些支承块和梳栉是以可拆卸的方式相固定。上述发明专利通过方便拆卸支承块达到简单更换挠曲换能器或导纱针的目的。但由于固定支承块的螺钉设置在支承块的正面,而经编机的梳栉具有前后排,对固定在前排梳栉上的支承块的拆卸是方便的,后排梳栉上的支承块上的螺钉因被前排梳栉所挡,无拧动螺钉的空间,所以支承块的拆卸是很困难的。中国授权公告号是CN 1049705C的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开的一种导纱针,导纱针通过一至少具有一个压电弯曲变换器的可弯曲的支承条而固定在一梳栉上。每一支承条由电绝缘材料组成。它至少在一面设有内部电极和覆盖内部电极的压电有效层以及外部电极。一个控制电路有选择地向内部电板提供控制电压,而外部电极是接地的。上述两发明专利中,压电挠曲换能器(压电弯曲变换器)的控制电路采用的都是单片驱动,即一片压电片上加电压时,另一片压电片一定是接地状态,换一句话说,在一片压电片上加电压发生弯曲形变时,另一压电片上处于放电状态,压电片迅速恢复原状态后随形变压电片再一起被动变形,这给加电压发生主动弯曲形变的压电片形变带来阻力,压电片尤其是陶瓷压电片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拆卸支承块方便的经编机压电式提花针装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防止压电片被动变形的发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本发明包括梳栉、支承块以及压电式提花针,支承块正面上部设有多条平行槽,所述压电式提花针设置在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的正面上部具有突出的限位平台,所述支承块的背面上部贴附在限位平台下方的梳栉部位上,支承块的上部设有压盖座,压盖座上相对支承块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旋转受到限制的锁紧块,锁紧块的一部分突出于压盖座处于限位平台的下方,锁紧块具有两螺纹孔,压盖座的顶面设有通向凹槽的两阶梯通孔,两阶梯通孔的下部大孔内各设有弹簧,两螺栓分别插入压盖座的两阶梯通孔中且穿过弹簧与锁紧块螺纹连接,两螺栓的下端穿出锁紧块抵在支承块的顶面上。
所述梳栉的限位平台的底面为斜面,所述螺栓的轴心线垂直于底面,螺栓旋转带动锁紧块上移触及限位平台底面时,锁紧块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平台底面吻合。
所述梳栉的下部设有向着支承块弯曲的弯钩,所述支承块相对梳栉设有插入弯钩内的定位凸出。
所述支承块的下部设有挡齿。
所述压电式提花针具有中间载体、提花针和设置在中间载体两侧的压电片,所述中间载体与提花针之间由两侧夹片连接,中间载体上设有贯通两夹片的销孔,销孔内设有绝缘胶水,两夹片与提花针焊接。
所述压电式提花针的中间载体为绝缘体,中间载体与压电片之间设有内导电层,两压电片的外侧面各设有外导电层,外导电层的外侧面设有绝缘保护层,两内导电层作为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两外导电层作为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各电极由引出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两压电片作同向形变。
上述压电式提花针采用双片推挽模式驱动,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分别交替与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出端M、N连接,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相连与电压输出端T连接。
所述压电式提花针的中间载体为导电体,两压电片的外侧面各设有外导电层,外导电层的外侧面设有绝缘保护层,中间载体与两夹片、提花针的接触面均设有绝缘层,中间载体作为共用内电极,两外导电层作为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各电极由引出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两压电片作同向形变。
上述压电式提花针采用双片推挽模式驱动,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交替与控制电路的电压输出端M、N连接,共用内电极与电压输出端T连接。
如M端输出的电压是+V,则T、N端输出电压分别是+V/2和0;如M端输出的电压是+V/2,则T、N端输出电压分别是0、-V/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嘉良,未经孙嘉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85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