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机械浆废水深度处理用复合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8828.4 | 申请日: | 201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1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丁来保;房桂干;施英乔;盘爱享;邓拥军;李萍;沈葵忠;韩善明;焦健;庄国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72;C02F1/66;C04B1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机械 废水 深度 处理 复合 净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广泛用于造纸行业废水,用于废水深度处理除浊、脱色和降COD的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机混凝剂大体可以分为传统型无机盐如氯化铝、硫酸铝、硫酸铁、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等,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如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及其复合产品等,并以无机高分子以及复合产品为主。从混凝剂中所含的主要金属离子来分类,又可分为铝系混凝剂和铁系混凝剂。铝系混凝剂应用较早,也是当前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品种之一,但铝盐处理废水存在不溶物残留、铝离子残留等问题。受铝系混凝剂的启发,以及铝系絮凝剂固有的一些缺点,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铁系絮凝剂,具有沉降速度快,形成絮体大等优点。但也存在废水碱度消耗大、投加不当返色等问题。目前主流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仍以聚合铝盐、聚合铁盐以及两者的复合物为代表,并有在此基础上复合一种或几种其他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来增强处理效果的发展趋势。铝和铁具有许多类似的性质,如离子半径都比较相近,Fe3+,Al3+均具有相同的三价电荷且易水解,它们可通过交叉共聚,形成更大分子量的聚合物,得到混凝效果更好的复合混凝剂-聚合铝铁类无机高分子。这类复合混凝剂兼有聚铝和聚铁的优点,既能克服铝盐处理的矾花小、沉降慢的缺点,又能克服铁盐的易“造色”的缺点。实际生产中这类产品多以铝盐为主,铁盐为辅。近些年来,在复合铝铁的基础上,通过聚硅酸阴离子来增强效果的研究越来越多,这类混凝剂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表的论文和公布的专利也较多。诸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0610164427.0,CN200710019268.X,CN200710131436.4,CN200710063749.0,CN200610017141.X等,但现有的净水剂用于处理高浓化机浆废水时,易出现用量大,处理效果差异大,脱色效果差等缺点,不能满足化学机械浆废水的处理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产品对化学机械浆废水处理效果差、用量大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化学机械浆废水深度处理用复合净水剂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能耗低,充分利用废弃物生产,生产过程无三废排出、处理效果好,用量小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化学机械浆废水深度处理用复合净水剂,以质量份计,原料组成为:
有效含量≥70%wt的硫酸亚铁溶液 15~60份,
4~5%wt轧钢厂酸洗废液 5~50份
碱化剂 1~5份
氧化剂 0.15~7份
壳聚糖类高分子季铵盐 0~0.05份但不等于0
水 10~40份。
所述的氧化剂为氯酸盐、高氯酸盐、双氧水和次氯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所述的碱化剂为铝粉,氢氧化铝,铝酸钙,氢氧化钠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所述的轧钢厂酸洗废液为盐酸洗废液和硫酸洗废液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的任意比混合物。
基于所述的用于化学机械浆废水深度处理用复合净水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为:按原料组成比例,将硫酸亚铁溶液、轧钢厂酸洗废液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氧化剂继续搅拌,温度为80~90℃下反应2~3h后,静置沉淀,取上清液调pH值为0.5~1,边搅拌边滴加壳聚糖类高分子季胺盐,共聚反应3~5h,静置1~2天,得到用于化学机械浆废水深度处理用液体复合净水剂,在20摄氏度时的相对密度为1.19~1.30,氧化铁重量百分比含量≥7%,pH 1~2,将液体复合净水剂进行干燥得固体复合净水剂。
取了上清液后剩下的废渣水洗,洗后的水重新进入下一轮原料配制反应使用,废渣提供建筑材料厂生产建材。
上述净水剂经干燥后成片状或粉状,即得固体高效多功能净水剂。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生产的复合净水剂处理化学机械浆废水相同投加量下,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市售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8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