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8869.3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朱开金;许晋华;任晓莉;要玲;赵润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中阳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52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瑞玲 |
地址: | 030008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 废水 生化 水深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剂,具体为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剂。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多变,COD、NH3-N浓度高,有机物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酚类、联苯、吡啶、吲哚、氰硫化物等有机污染物,还含有氰、无机硫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物色度高,废水中的COD和色度较难去除,属较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因此焦化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国内外废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
焦化废水一般要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才有可能实现达标排放。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生化处理方法有A/O、A/A/O及A/A/O/O,该方法对于焦化废水中酚类物质去除率较高,但对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不佳,出水COD常常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寻求效果好且成本低的深度处理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的深度处理方法主要有固定化生物技术、絮凝法、吸附法、氧化法等,这些技术经过实践验证存在以下缺点,固定化生物技术虽然提高COD的去除率,但增加了排泥量,加重污泥处理问题,易造成二次污染,且操作复杂;絮凝法常用的絮凝剂为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不仅用量大、处理成本高,而且处理效果并不明显;活性炭吸附法可达到较高的COD去除率,但是不仅活性炭本身价格昂贵,其再生时会产生损耗,再生所用设备磨损腐蚀较快,从而造成运行成本很高;氧化法采用的氧化剂通常为次氯酸钠、过硫酸钠等,对主要污染物的降解效果也一般,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传统的处理剂中均未添加催化剂,由于处理剂和上游二沉池接触时间较短,大约只有5-10分钟,若不考虑添加催化剂,氧化效率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充分保证,这是目前为止人们从未考虑到的,这也是难以彻底解决焦化废水无污染排放的关键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的各自不同的缺点,尤其是处理剂中均未添加催化剂而影响氧化效率等问题,提供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剂。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剂,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制成:氧化剂高铁酸钾30-40%,絮凝剂聚硅酸铝铁30-40%,调节剂氯化钙10-18%,催化剂硫酸铜8-12%,20%的硫酸2-6%。
上述配方中,氧化剂可对大量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所述絮凝剂优选聚硅酸铝铁(PFAS),是在聚硅酸和传统铝盐、铁盐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复合型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该絮凝剂有着较优的絮凝性能,用量少,适宜pH值范围宽,形成矾花迅速,絮体粗大密实,达到相同余浊时用量少,沉降时间短,并可沉降部分有机物;氯化钙可降低生化池加入的中和剂碳酸钠遗存在废水中的碳酸根,同时钙离子可与废水中硫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氰硫化物被氧化后形成的硫酸根离子生成沉淀,也可夹裹去除少部分有机物。本发明最大的创新点是加入了催化剂硫酸铜,可在短时间内提高反应速率10~20倍,使得处理周期相对较短,运行成本较低;硫酸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值至4.0以下,提供强酸性环境,利于反应的迅速进行。
上述过程中的絮凝和氧化作用的原理如下:
(1)絮凝
聚硅酸铝铁的絮凝作用体现在Al3+、Fe3+及SiO32-离子上。它的絮凝作用过程是,Al3+、Fe3+等多价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首先形成水合离子,也可以视以水分子作配位体的络合离子,通过水合离子的酸性离解即水解作用生成氢氧化物或羟基络合离子。
Al3++H2O→[AlOH]2++H+
[AlOH]2++H2O→1/6[Al6(OH)12]6++H+
1/6[Al6(OH)12]6++H2O→Al(OH)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工业学院;山西中阳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太原工业学院;山西中阳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88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