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通道LED合光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29328.2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1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龙;周晓峰;刘啸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捷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5/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led 照明 系统 | ||
1.一种双通道LED合光照明系统,用于显微镜中对目标物照明,所述的显微镜中设置有照明聚光镜、直角反射棱镜和大物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路方向的同一光轴上依次设置散热器、LED光源、集光器、菱形棱镜装置、照明聚光镜、直角反射棱镜和大物镜,所述的LED光源包括距离光轴的距离相等且分居光轴的两侧的第一LED光源和第二LED光源;所述的集光器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的第一LED光源和所述的第二LED光源的第一集光器和第二集光器;所述的第一LED光源和所述的第二LED光源的出射光分别经过所述的第一集光器和所述的第二集光器后形成分别与光轴平行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的菱形棱镜装置至少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的第二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的第三侧面与所述的第四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的第一光束从所述的第一侧面射入所述的菱形棱镜装置、从所述的第二侧面射出形成第一出射光,所述的第一出射光仍平行于光轴且比所述的第一光束更靠近光轴,所述的第二光束从所述的第三侧面射入所述的菱形棱镜装置、从所述的第四侧面射出形成第二出射光,所述的第二出射光仍平行于光轴且比所述的第二光束更靠近光轴;所述的第一出射光与所述的第二出射光经过所述的照明聚光镜后射入所述的直角反射棱镜并经所述的直角反射棱镜的底面反射后射出,再经过所述的大物镜最终到达目标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LED合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菱形棱镜装置包括第一菱形棱镜,所述的第一菱形棱镜的主截面的两个锐角顶点所在的棱边与光轴垂直相交,所述的第一菱形棱镜上与所述的第一LED光源位于光轴的同侧的且靠近所述的第一LED光源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的第一菱形棱镜上与所述的第二LED光源位于光轴的同侧的且靠近所述的第二LED光源的侧面为第三侧面,与所述的第一侧面相平行的侧面为第二侧面,与所述的第三侧面相平行的侧面为第四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通道LED合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菱形棱镜上还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的第一侧面和所述的第三侧面均相交的第五侧面,所述的第五侧面与所述的第一侧面的相交线和所述的第五侧面与所述的第三侧面的相交线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LED合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菱形棱镜装置包括第二菱形棱镜和第三菱形棱镜,所述的第二菱形棱镜的主截面与所述的第三菱形棱镜的主截面相同,所述的第二菱形棱镜上设置有第一粘接面,所述的第三菱形棱镜上设置有第二粘接面,所述的第一粘接面与所述的第二粘接面相粘接形成棱镜组合体,所述的棱镜组合体为以所述的第一粘接面或者所述的第二粘接面为对称面的面对称体,所述的第二菱形棱镜和所述的第三菱形棱镜对称分布于光轴的两侧,所述的第二菱形棱镜与所述的第一LED光源位于光轴的同侧,所述的第三菱形棱镜与所述的第二LED光源位于光轴的同侧,所述的第二菱形棱镜上靠近所述的第一LED光源的侧面为第一侧面,所述的第三菱形棱镜上靠近所述的第二LED光源的侧面为第三侧面,与所述的第一侧面相互平行的侧面为第二侧面,与所述的第三侧面相互平行的侧面为第四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通道LED合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菱形棱镜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侧面和所述的第一粘接面均相交的第六侧面,所述的第六侧面与所述的第一侧面的相交线和所述的第六侧面与第一粘接面的相交线相互平行;所述的第三菱形棱镜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三侧面和所述的第二粘接面均相交的第七侧面,所述的第七侧面与所述的第三侧面的相交线和所述的第七侧面与所述的第二粘接面的相交线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LED合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菱形棱镜装置与所述的照明聚光镜之间设置有场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捷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捷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93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从熔体中生长硅单晶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基站的时间授时方法、系统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