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鱼鳞衍生的组织修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9738.7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7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赖弘基;林峰辉;林建成;林尚明;张毓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登生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鳞 衍生 组织 修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结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生物体(比如人体)的组织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患有眼疾,有些是先天的,也有些是后天造成的,诸如化学性灼伤......等。对于角膜受损的病患,轻微者施以药物治疗尚能维持正常的视力;然而对于角膜受损严重的病患,则往往需要以手术的方式来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利用角膜移植的方式来使患者视力恢复,但角膜来源受限是个极需被解决的问题。此因素也使得角膜取代物的研究与发展与日俱增。
由于不同材料的性质,使得角膜取代物运用不同的原理而诞生。目前以合成性高分子为主流,配合中心与外围技术(core and skirt technology)的使用,来设法使患者的视力恢复至正常。如美国专利第6,976,997号中是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为所述的装置的中心(core)部分而对于外围(skirt)的部分则以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或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所衍伸的材质来作为角膜修补的材料。另外,中心(core)部分也有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为材料所构成的人工角膜,如Marshall G.Doane,et al.,″Fabrication of a Keratoprosthesis”,Cornea,15(2),179-184(1996)所述。
然而上述这类高分子材料,均不为生物可分解性材质,因此植入患者眼睛里后,便持续存在于患者体内,倘若材质本身的透氧率不足或过高以及折射率的问题未能在植入生物体(比如人体)后持续维持良好状态的话,对于患者眼睛本身依旧可能造成负担。
因此,一种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来作为角膜手术方法即提供另一种治疗的概念。
组织工程技术乃提供一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分解性材质作为支架,提供一个三维结构的立体空间,让患者体内本身的细胞能够进入所述的支架内生长;随着时间的增长,患者本身的细胞能在支架内具有良好的生长情况,并且支架所含的不同组成也会渐被体内的特定酵素所分解,待支架完全被分解完毕之后,患者自身角膜组织也已成长完毕,而可达到角膜修补以及视力回复的目的,并且此组织为患者本身所有,因此不会有任何的免疫排斥...等副作用产生,预后效果较好。
现有一种支架材料取得方式,是直接自其他种(或同种)动物体内取得组织,并进行去细胞等适当步骤处理后,再依据材料的特性依实际需求使用于组织修复的应用上,如美国专利第7,678,144号提到的去细胞小肠粘膜下层(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SIS)用于血管的移植物;美国专利第7087089号提到的去细胞的肾包膜(renal capsule tissue)应用于心导管支架的植入物以及美国专利第6,326,019号所述的去细胞羊膜运用于角膜组织修补。由于此种方式所制得的支架,其本身的机械强度较能符合人体植入物所需的限制,且支架的制备步骤较为简便,与合成性高分子相比支架制程的稳定度较高。
然而选用动物组织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的使用上,倘若所选用的动物与人类有共通的传染疾病时,则对于支架使用的安全性将是另一个需要被重视的议题。
因此,如何能够改善目前角膜修复材料的问题,开发出一种制程简便又能兼具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组织修复装置,是相关业者致力解决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修复结构,特别是应用于生物体(比如人体)受损组织修复的组织修复结构。
本发明装置包含提供一个特殊的微孔道(microchannel)结构,且所述的特殊的微孔道(microchannel)结构有利于细胞的贴附与增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取代现有用于组织修复的组织修复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修复结构,应用于受损角膜修补的组织修复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修复结构,应用于真皮层填充的组织修复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修复结构,应用于皮肤表面创伤敷料的组织修复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织修复结构,应用于防止术后缝线疤痕产生的组织修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登生医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柏登生医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9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刷卡支付的手机钱包
- 下一篇: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漫模型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