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翻盖式保温瓶塞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0087.3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4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华 |
主分类号: | A47J41/00 | 分类号: | A47J41/00;B65D3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6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盖 保温 瓶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家庭日用品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保温瓶的瓶塞与保温瓶间没有连接,保温瓶的瓶塞密封圈径向弹性变形量小。
发明内容
目前保温瓶瓶塞冬季易进落、随时会失手落地、保温效果还不够理想;已有的塑料保温瓶瓶塞重量偏大,制造成本高,难于与不同厂家的保温瓶良好地配套。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原理:一方面,保温瓶内的高压气体通过径向截面为C字形的密封圈泄出,使保温瓶内部压力不会过高,从而避免瓶塞进离保温瓶;另一方面,通过把瓶塞与一个固定在保温瓶颈的卡座铰链来避免瓶塞失落到地面。同时,通过在保温瓶内胆与大气之间构造出较大的干空气密闭气腔来提高其保温的效果。该发明由一个塞体和塞座及转接条构成。
1塞体:塞体由上塞桶、下塞桶和密封圈三个零件构成。
1.1上塞桶分为两种:Ⅰ型上塞桶和Ⅱ型上塞桶。
1.1.1Ⅰ型上塞桶101:上塞桶101可上下地剖分为塞盖、上桶管两个部位,上桶管位于塞盖的正中央。
1.1.1.1塞盖:图1(b-2)中,塞盖包含盖板101-5、提柄101-6、塞耳101-2、转轴101-1共5个部位。盖板101-5是一个圆型薄板,其外沿能完全遮住保温瓶的内胆瓶口,灰尘不易飘落到瓶口上;提柄101-6是一个长方形薄板,垂直地立于盖板101-5中央;塞耳101-2是一个拱形的薄片,垂直于盖板并从盖板边沿垂直地伸出,其拱口朝下;转轴101-1是一对垂直并对称地分布在塞耳端头的圆柱。
1.1.1.2上桶管101-4:图1(b-1)中,上桶管101-4是一个内侧平滑的圆管,12根直肋条沿周向均匀地分布在该圆管外壁。上桶管101-4开口处的外侧对场地分布着一对半球状的扣凸,扣凸101-7是其中之一。
1.1.2Ⅱ型上塞桶403:
1.1.2.1夹缝式提柄:在提柄101-6与盖板101-5交接处正中部位紧贴盖板101-5表面开出夹缝403-1,提柄101-6即变成夹缝式提柄403-3。
1.1.2.2夹缝式卡条403-2:夹缝式卡条403-2是一个位于提柄101-6正前方并与之平行的长方形板,夹缝式卡条403-2与盖板101-5交接处正中部位是紧贴盖板101-5表面的卡缝403-5,卡缝403-5与夹缝403-1同尺寸。
1.1.2.3把Ⅰ型上塞桶101的提柄101-6改为夹缝式提柄403-3,并盖板101-5上生成一个与提柄101-6平行且正对的夹缝式卡条403-2,在夹缝式提柄403-3和卡缝403-2之间形成一个包含多个方形齿的齿条403-4,即得到Ⅱ型上塞桶403。齿条403-4称为限位齿条;限位齿条403-4有3个方形齿,相邻两齿间距为2mm,相邻两齿之间的凹缺,称为限位齿条403-4的齿谷。
1.2下塞桶102:图1(c)中,下塞桶102是一个盲端外壁环绕着圆环形肋条102-4的圆桶;圆环形肋条102-4称为下塞桶挡环。下塞桶102开口处内侧有一对与上桶管环形半球状扣凸相配合的半球形扣凹,扣凹102-1是其中之一。下塞桶102开口可紧配合在上桶管开口处的外壁,二者通过彼此配合的扣凸与扣凹而扣合为一体。4根相同的细长条沿周向均匀并对称地分布在下塞桶102外壁,称为撑条,撑条102-2和102-3是其中两根;撑条平行于下塞桶102轴心线。沿下塞桶轴心线方向,撑条下端面与下塞桶挡环间有一个1.5毫米的间隙,撑条上端面与下塞桶开口端面有1.5毫米的间距。下塞桶102的外壁可紧配合在密封圈201内,4根撑条则配合地撑在密封圈201内侧,密封圈201内的空腔通过位于下塞桶102桶口外壁的小凹102-5与大气连通,用于避免因瓶塞塞得过紧而在保温瓶内形成过高气压以致瓶塞蹦出,小凹102-5称为密封圈泄压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华,未经王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0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