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减振装置的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0223.9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2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野口直昭;荒川淳;宫田弘市;小笠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装置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主动减振装置的电梯,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小型的作为电梯具有更高实用性的电梯。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中,电梯轿厢由吊索悬吊,并且通过电动机来卷起吊索而使电梯轿厢在上下方向升降。通过设置有引导靴或者滚轮的引导装置来引导电梯行驶,使得电梯轿厢沿着设置在左右侧的导轨行驶。此外,在电梯行驶时,电梯轿厢会产生振动。该振动大致可以分为上下方向的振动和横向的振动。
为了在提高电梯轿厢乘坐舒适性的同时提高电梯轿厢的行驶稳定性能,以及缓解在电梯轿厢中产生的横向振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检测电梯轿厢的振动方向以及振动的大小,并且为了抵消所检测出的振动而设置了主动减振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16166号公报
在电梯中采用主动减振装置时,需要将主动减振装置产生的噪音以空气传播或固体传播的方式朝电梯轿厢的内部传播,并且为了节省升降通道的空间,还需要在电梯轿厢的天棚上方和电梯轿厢的下方等场所确保空间,以此实现整个装置的小型化,以及使控制动作稳定化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振动。因此,像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仅仅设置主动减振装置,则无法实现实用性高的电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一种带有减振装置的电梯,该减振装置不仅减振能力大,而且体积小,尤其是高度方向的尺寸小,并且控制动作更为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减振装置的电梯,其电梯轿厢能够沿着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导轨在上下方向移动,并且检测所述电梯轿厢的振动,根据所检测出的信号对促动器进行驱动控制,该带有减振装置的电梯具有由旋转轴支承的成对的圆盘以及在各个所述圆盘上设置在偏离所述旋转轴的位置上的锤,所述圆盘由所述促动器进行旋转驱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带有减振装置的电梯,该减振装置通过对由旋转轴支承且在偏心位置上设置有锤的成对的圆盘进行旋转驱动,不仅具有强大的减振能力,而且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控制动作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梯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减振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将一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应用于电梯时的主视图。
图6是将另一实施方式的减振装置应用于电梯时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 电梯轿厢
2 平衡重
3 吊索
4 绳轮
5 卷扬机
6a、6b 电梯轿厢下部滑轮
7a、7b、7c 顶部滑轮
8 平衡重滑轮
21a、21b 圆盘
22a、22b 锤
23a、23b 弹簧
24a、24b 小径部
25a、25b 大径部
26a、26b 滚轮
27 促动器
30 基座
31a、31b 传感器
32 减振装置
33 加速度传感器
34a、34b 导轨
41 旋转轴
42 控制盘
D1 大径部直径
D2 小径部直径
D3 圆盘直径
Dp 电梯轿厢下部滑轮直径
A 滚轮轴间距离
B 滚轮间距离(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电梯中,由卷扬机的电动机的转矩波动和绳轮以及滑轮等的偏芯引起的强制位移传播到吊索上时,会产生上下方向的振动。为了减少上述振动而采取了降低波动和缩小旋转体偏芯量等措施。
另一方面,横向振动主要是因导轨的弯曲和高低差引起的强制位移作用在电梯轿厢上而产生的。为了减少上述横向振动,采取了加强施工管理来降低导轨的安装误差的措施以及在引导装置和电梯轿厢的下方设置防振橡胶和缓冲器等来减少振动等的措施。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两个带有锤的圆盘,并且在各个圆盘分别设置了旋转式的促动器。此外,为了对两个促动器的旋转量进行相等控制,而设置了编码器等传感器以及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02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