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承压串联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0437.6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强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4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承压 串联式 太阳能 真空管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太阳能集热器,尤其是一种非承压串联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适用于高层住宅分户安装。
背景技术
现有太阳能集热中使用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从结构分大平板式和真空管式;从运行模式分承压式和非承压式。中国真空管集热技术在国际上属领先水平,安装模式多样化,且性价比高于大平板,目前国内集热器中真空管占有90%的份额,是目前太阳能集热器中的首选。采用承压式化学介质传导集热时,由于传送管路中能量流失严重的局限性,无法解决远距离传导问题,在同水做热交换时由于介质温度的不可控,交换器表面在很短时间里极易结垢,从而降低转换效率,同时在安装和使用等方面都无法满足人们对热水的即热需求,且制作和后期维护费用高;采用联接箱式非承压集热器,运行时系统为非承压运行,采用介质<水>传导,这种形式的集热器管道中流失的能量过多,且只能每次传导20%左右的能量,需间歇性多次传导,易出现高达60%左右的混水情况(介质为水时),远距离热交换效果不好、运行复杂,无法满足高层住宅的分户安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混水、使用寿命长、热效率高、能控制结垢且后期维护方便的非承压串联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承压串联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其包括固定框架以及真空管,其关键技术在于:所述真空管之间通过上封头、中间封头和下封头串联联接,所述固定框架为镶嵌式铝型框架,在所述真空管两端安装有固定框架;
所述中间封头包括第一封头主体,所述第一封头主体下部为长方体型,上部为第一平板,在所述第一封头主体的轴向、且位于第一封头主体右侧设有与真空管连通的呈90°的第一出水通道,在所述第一封头主体的轴向、且位于第一封头主体的左侧设有与真空管连通的呈90°的第一进水通道,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出水口处设有第一封头接头,在所述第一进水通道的进水口处设有与第一封头接头直径相适配的第一圆孔,在第一封头主体上部设有用于连接太阳能真空管的第一真空管管接头,第一真空管管接头周壁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
所述上封头包括第二封头主体头主体的轴向、且位于第二封头主体的左侧设有与真空管连通的呈90°的第二进水通道,在第二进水通道的进水口处设有第二圆孔,在第二封头主体右侧设有第二出水通道,在第二出水通道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金属丝扣;在所述第二封头主体上部设有用于连接真空管的第二真空管管接头,第二真空管管接头周壁上开设有第二有密封槽;
所述下封头包括第三封头主体,所述第三封头主体下部为长方体型,上部为第三平板,在所述第三封头主体的轴向、且位于第三封头主体的右侧设有与真空管连通的呈90°的第三出水通道,在所述第三出水通道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二封头接头,在第三封头主体左侧设有第三进水通道,在第三进水通道下部设有进水金属丝扣;在所述第三封头主体上部设有用于连接太阳能真空管的第三真空管管接头,第三真空管管接头周壁上开设有第三密封槽。
进一步的改进,在上述上封头、中间封头以及下封头的进水通道处安装有插管,所述插管为高硼硅玻璃管。
优选的,上述上封头、中间封头以及下封头的材质为尼龙66。
优选的,上述上封头、中间封头和下封头之间通过顶丝紧固。
进一步的改进,在上述中间封头的右侧设有定位突起,在中间封头的左侧设有与定位突起直径相适配的定位圆孔。
进一步的改进,在上述真空管内设置有温度探头,该温度探头设置于集热器最上部真空管内,位于出水口位置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上封头、中间封头和下封头来实现系统中各真空管的串联联接,热效率高,可有效解决原联接箱式非承压集热器中的管道流失能量过多问题,且能改变原联接箱式中的介质多次反复加热问题;
2、通过在真空管内安装温度探头,实现传导温度可控,使用寿命长,能有效控制结垢以及后期除垢问题,因为系统的水可以及时的进行很好的流通;
3、系统为非承压运行,各组件之间可分离检修,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4、制作以及安装成本低,其镶嵌式铝型框架可根据用户需要调换方案,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中间封头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中间封头的示意;
图5也是中间封头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上封头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上封头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强,未经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04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