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契形砖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0712.4 | 申请日: | 201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何仁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仁城 |
主分类号: | E04C1/00 | 分类号: | E04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325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契形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契形砖。
背景技术
我们需要更健康、更舒适、更方便、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
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都是采用粘合剂将砖头粘合在一起而形成墙壁或者地板。很明显,这样的施工很浪费资源和时间的,为什么我们不采用一种不需要粘合剂的砖头呢?如果砖头的连接不需要或者需要很少的其它材料而是通过组合的方式连接的话,那样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可以节省多少的资源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成,并提供一种契形砖,旨在通过改变现有砖头的结构,以解决现有使用砖头过程中的施工问题和材料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契形砖,该契形砖包括:主体部分、凹陷部分、凸出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中,所述的契形砖的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或者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中,所述的凹陷部分的形状与所述的凸出部分的形状相似或者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中,所述的凹陷部分的体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的凸出部分的体积。
在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中,所述的主体部分、所述的凹陷部分和所述的凸出部分的形状分别包括:棱锥体、圆锥体、圆台体、棱台体、棱柱体、圆柱体、球状结构、或者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中,所述的主体部分、所述的凹陷部分和所述的凸出部分的形状分别包括:规则的形状、不规则的形状或者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中,所述的主体部分和所述的凸出部分是一个紧密连接的有机整体。
在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中,所述的凹陷部分和所述的凸出部分同时包括一个或者多个。
在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中,所述的契形砖包括空心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通过改变现有砖头的结构,而使安装砖头过程中的施工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减少了施工材料而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的左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的右视图。
图号说明:
1主体部分 2凸出部分
3凹陷部分 4凸出部分
5凹陷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的左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的左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的右视图。
本发明的一种契形砖包含如下:
实例一:
主体部分1,该主体部分与凸出部分2紧密连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该主体部分被用于作为墙壁中的支撑部分。
凸出部分2,该凸出部分为一个T字结构,该凸出部分被用于嵌入凹陷部分3而达到使两块砖紧密连接的目的。
凹陷部分3,该凹陷部分稍大于凸出部分2,以便于方便地将凸出部分2嵌入该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被用于稳定凸出部分2而达到使两块砖紧密连接的目的。
图1与图2示出了该契形砖的整体结构,该契形砖中只有一组凸出部分和凹陷部分,如果用于砌墙的话,则两块转之间上下稳定而左右不稳定,当然如果第一层的砖固定稳定后,并且采用交叉砌砖的方法,则也可以达到稳定的目的。
实例二:
主体部分1,该主体部分与凸出部分2紧密连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该主体部分被用于作为墙壁中的支撑部分。
凸出部分2,该凸出部分为一个T字结构,该凸出部分被用于嵌入凹陷部分3而达到使两块砖紧密连接的目的。
凹陷部分3,该凹陷部分稍大于凸出部分2,以便于方便地将凸出部分2嵌入该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被用于稳定凸出部分2而达到使两块砖紧密连接的目的。
凸出部分4,该凸出部分为两个长方体结构,该凸出部分被用于嵌入凹陷部分5而达到使两块紧密连接的目的。
凹陷部分5,该凹陷部分稍大于凸出部分4,以便于方便地将凸出部分4嵌入该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被用于稳定凸出部分4而达到使两块砖紧密连接的目的。
图2、图3和图4示出了该契形砖的整体结构,该契形砖中有三组凸出部分和凹陷部分,采用该砖作为施工材料将使墙体更加稳定坚固。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发明一种契形砖的两种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结构或者技术的限制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仁城,未经何仁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0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