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亳芍的种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1326.7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9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B79/00;A01G13/00;A01D9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2368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方法 | ||
1.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地与整地步骤、繁殖与种植步骤、田间管理步骤、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步骤、采收与加工步骤和包装、储藏及运输步骤;
步骤1、选地与整地步骤:对土壤化学性状、土壤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施基肥;作平畦或高畦;
步骤2、繁殖与种植步骤:毫芍主要采用芍头繁殖,将芍头直接种到本田中;亳芍栽植时间以9-10月栽种;用芍头种,芽头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一个,较小的放两个,并排放于穴内,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8-10cm,作成馒头状或垄状;扶垄、防冻,垄土高10-15cm;
种植密度:一般行距45cm,株距35-4cm;间作时,行距60-70cm、株距40cm;种植密度约为3000株/亩;
步骤3、田间管理步骤包括中耕除草步骤和晾根步骤、间作步骤和培土步骤;
步骤4、对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步骤采取:
步骤A):①清洁田园:秋季亳芍落叶后,将枯枝残叶集中烧毁并深埋;
②轮作或深翻土地:轮作或下种前深翻土地,将表层翻入下层,以减轻来年发病;
③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雨后及时排水;
④合理密植,使株间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⑤选用无病种芽,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种10-15分钟,消毒处理后下种;
⑥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隔10天1次,连喷2-3次;或者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连喷3~4次;
步骤5、采收与加工步骤:采收时间:栽种后3-4年采收,8月间选晴天进行;
产地加工步骤:对亳芍加工分煮芍、去皮、干燥三个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地步骤:亳芍以根入药,入土深,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高燥或倾斜的坡地,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夹砂黄土及淤积壤土为好;
整地步骤:9月前作收获后,选晴天翻地,深翻土壤30cm以上,使其充分风化熟化,再经多次翻耕,打碎土块,清除石块、草根,特别要除净香附子和茅草根;
施基肥步骤: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000~2500公斤,加50公斤的生物肥,翻入土内作基肥;
作畦步骤:平畦或高畦,作畦根据土壤质地、排水好坏、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习惯的不同而定,砂质较重透水好,排水方便的地,或少雨的地区,分成几大块,采用平畦种后作成垄状,土质较粘,透水不甚好,排水较差的地,或多雨地区,宜采用高畦,畦面宽约1.5m,畦高17-20cra,畦沟宽30-40cm;
沟系要求:不论平畦、高畦,其四周均要开好排水沟,做到内三沟配套贯通;即畦沟、腰沟和田头沟;畦沟:上宽40cm,下宽30cm,深30cm;腰沟:沿畦向每隔40--50cm,与向垂直方向;及田头沟:即田块四周各开排水沟一条,上宽50cm,下宽40cm,深40cm,并严格做到与外三沟沟系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后处理步骤::
在芍头栽种后,栽种后要及时培土扶垄:即把芍头两边背垄的土翻到芍头上,垄土高10~15cm湿;
如遇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土稍干后培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耕除草步骤:每年中耕除草3~4次;第1次于春季齐苗后,宜浅松土,勤除草;第2次于夏季杂草大量滋生时,要除尽杂草,避免草荒,中耕较前次稍深,但勿伤幼根;第3次于秋季倒苗后,除净杂草,清洁田间,将枯枝残叶集中运出田外烧毁;从第3、4年后中耕除草次数减少至2次,第1次春季;
晾根步骤:在栽后的第二年开始,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把根部的土壤扒开,使根部露出一半,晾晒一周左右,使须根晒至萎焉,并剔除须根;晾根一周后,要及时覆土压实;通过整根的亳芍根粗大,二端大小均匀;
间作步骤:间种芝麻、小豆等作物;
培土步骤:在10月下旬土壤封冻前,在离地面6-9cm处,把亳芍地上部分枯萎的枝叶剪去,并在根际进行培土,土厚约10-15cm左右,以保护芍芽安全越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沪谯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13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