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套圈超精加工专用内支撑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2184.6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姜松俊;薛克同;许亮;田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开元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9/00 | 分类号: | B23P9/00;B23Q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套圈超 精加工 专用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加工专用工装,尤其涉及一种超精加工优化设计的专用内支撑。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国产圆锥滚子轴承存在着轴承内径色差不均质量问题。即:圆锥滚子轴承普遍存在内径发黑现象,当前国内轴承生产厂家生产的圆锥滚子轴承内径色差严重,虽然不影响尺寸精度及旋转精度,但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部分轴承厂家在此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如:更换支撑的支点材料,由原来的硬质合金改为陶瓷或尼龙等材料,但只是现象减轻,而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目前圆锥滚子轴承套圈加工中,由于支撑体与工件接触模式存在的问题,造成内径色差等外观质量问题,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超精加工专用内支撑,把原定点固定支撑改进为转位旋转支撑,变固定为转动,变滑动为滚动,通过双套轴承滚动定位加之外圈与工件柔性接触,降低内圈内径粗糙度,可完全杜绝内支撑与内圈内径的摩擦,减少轴承与内支撑的磕碰,提高轴承外观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轴承套圈超精加工专用内支撑包括支撑体、工作外圈、双套轴承、锁紧螺母,所述工作外圈的外表面为柱形支撑面,所述柱形支撑面与工件内径为柔性接触,所述双套轴承外径与工作外圈过盈配合,所述双套轴承的内径与支撑轴过渡配合。
优选的,所述工作外圈为聚酰胺材料。
优选的,所述双套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优选的,所述双套轴承外径与工作外圈的过盈配合量为0.05-0.08毫米。
更优选的,所述双套轴承外径与工作外圈的过盈配合量为0.06毫米。
工作时,利用床头转动带动工件转动,再利用工件转动带动内支撑工作外圈与工件同步对滚,从而避免了工件与支撑间的摩擦。采用优质低噪音深沟球轴承连接支撑与外圈过盈配合,提高支撑外圈旋转精度及接触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由现有技术中工件与支撑体的定点滑动支撑,改变为工作外圈柱形支撑面的滚动支撑,优化了内支撑与工件接触面积,使工件在高速负荷运转时,由于工作外圈柱形支撑面与工件“柔性接触”的作用,使工件在超精加工时均匀受力,提高超精表面质量,
2、由于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延长了内支撑的使用寿命,避免了轴承内径色差现象,从而提高了轴承的外观质量。
3、采用优质低噪音深沟球轴承连接支撑与外圈过盈配合,提高支撑外圈旋转精度及接触刚性,改善其综合负载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内支撑的示意图
图中:1、支撑体 2、工作外圈 3、柱形支撑面 4、双套深沟球轴承 5、锁紧螺母 6、支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轴承套圈超精加工专用内支撑包括支撑体1、工作外圈2、双套深沟球轴承4、锁紧螺母5,工作外圈2为聚酰胺材料,工作外圈2的外表面为柱形支撑面3,柱形支撑面3与工件内径为柔性接触,双套深沟球轴承4外径与工作外圈过盈配合量为0.06毫米,双套深沟球轴承4的内径与支撑轴过渡配合。
工作时,利用床头转动带动工件转动,再利用工件转动带动内支撑工作外圈2与工件同步对滚,从而避免了工件与支撑间的摩擦。采用优质低噪音深沟球轴承4连接支撑与工作外圈2过盈配合,提高支撑外圈旋转精度及接触刚性。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内支撑,支撑体通过工作外圈与工件内径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开元轴承有限公司,未经临沂开元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21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