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2542.3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9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秋皇;余文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9G3/20;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方法 装置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透过重整扫描脉冲的波形以产生触控扫描脉冲,可避免噪声干扰触控功能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程技术的进步,触控面板已成功地与显示面板整合,使得使用者可直接透过触控,指示电子装置执行所需的工作。一般来说,触控面板上的感测单元及显示面板上的画素单元皆以矩阵方式排列于一二维平面上,并根据扫描信号,决定更新画面及侦测碰触点的时序。有鉴于此,本案申请人于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099110384号公开一共享扫描信号的装置及方法,使得感测单元可直接由显示面板的扫描信号触发,而不需设置额外的驱动电路。
请参考图1,图1为根据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099110384号的一触控显示装置10的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10包含有一显示面板100、一触控面板110、一源极驱动器120、一栅极驱动器130及一触控处理器140。显示面板100包含以二维矩阵方式排列的画素单元102,相似地,触控面板110亦包含以二维矩阵方式排列的感测单元112。源极驱动器120根据待显示的一影像信号FRM,产生源极驱动信号VS_1~VS_M,以指示画素单元102的色彩强度。栅极驱动器130根据一时序信号SEQ,产生扫描脉冲VG_1~VG_N,以指示画素单元102的更新时序。同时,单数列的扫描脉冲亦被用来触发感测单元112。被触发的感测单元112产生反应脉冲VR_1~VR_K。由于碰触感测单元112会改变感测单元112的电容值或电阻值(视感测单元112为电容式或电阻式感测单元而定),被碰触的感测单元112产生的感应脉冲异于未被碰触的感测单元112产生的感应脉冲。如此一来,触控处理器140可根据感应脉冲VR_1~VR_K的变化及单数列扫描脉冲,判断被碰触感测单元112的位置。
须注意的是,触控显示装置10为一外接式触控显示装置,其触控面板110堆栈于显示面板100之上。由于触控面板110的分辨率需求低于显示面板100,因此为了节省成本,感测单元112的铺设密度低于画素单元102,换句话说,仅须使用部分的扫描脉冲VG_1~VG_N触发感测单元112。
除了外接式布局,触控显示装置另包含一种内嵌式布局。在一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中,感测单元系内建于画素单元中。然而,无论是外接式或内嵌式的触控显示装置,由于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099110384号公开的驱动方式系同时进行显示更新及触控扫描,扫描脉冲切换电位产生的扰动容易透过耦合效应,进入运作中的感测单元,使得触控处理器140误判碰触位置。也就是说,触控显示装置10重复利用扫描脉冲VG_1~VG_N的同时,亦受到扫描脉冲VG_1~VG_N切换电位对感测单元112产生的噪声干扰。
因此,如何降低扫描脉冲变化产生的噪声影像影响碰触位置的判断,已成为业界的努力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驱动一触控显示装置的方法及装置与相关的触控显示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驱动方法,用来驱动一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含有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复数个画素单元及复数个感测单元,该驱动方法包含有根据一影像信号,产生复数个源极驱动信号,以指示该复数个画素单元的色彩强度;根据一时序信号,产生复数个扫描脉冲,以指示该复数个画素单元的更新时序;以及缩短该复数个扫描脉冲的一工作周期,以产生复数个触控扫描脉冲,进而触发该复数个感测单元。
本发明还公开露一种驱动装置,用来驱动一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含有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复数个画素单元及复数个感测单元,该驱动装置包含有一源极驱动器,用来根据一影像信号,产生复数个源极驱动信号,以指示该复数个画素单元的色彩强度;一栅极驱动器,用来根据一时序信号,产生复数个扫描脉冲,以指示该复数个画素单元的更新时序;以及一脉冲重整电路,耦接于该栅极驱动器,用来缩短该复数个扫描脉冲的一工作周期,以产生复数个触控扫描脉冲,进而触发该复数个感测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25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