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3641.3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吕俊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9 | 分类号: | G02B7/09;G03B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对焦 镜头 驱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摄影模块的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
背景技术
许多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都有设置一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的需求,例如具有摄影功能的移动电话及自动对焦模块相机等;其中最普遍运用的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为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原因是音圈马达能达成精确的位移,且价格低廉,适合作为电子装置的短距离微致动器。
请参阅图1与图2,分别显示已知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11的侧视图与后视图。已知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11包含一呈中空柱状体12的镜座,该柱状体12的外缘缠绕一线圈13,且该柱状体12的中空部分是容置一镜头14;及两个不相连结的导电弹片15,分别位于该柱状体12在光轴上的一侧(其中位于该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11前侧的该导电弹片并未示出)。
请参阅图3与图4,分别显示图2沿I-I线的剖视图与图2中A部分的放大的详细图。该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11的线圈13是经由该柱状体12两侧的该等导电弹片15与外界电源导通。该线圈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该导电弹片15以焊锡焊接在一起。首先,该线圈13的一端部必须先进行预焊,之后该线圈13的该端部再与对应的该导电弹片15以焊锡16焊接在一起。使用此已知作法会面临以下的问题:1.由于焊锡用烙铁发热体远离使用区域,热传导效率低;2.焊锡需要使用助焊剂,而这会增加清洁的困难度,并且也会降低工件成品率;3.熔化的焊锡为粘稠状态,不易控制,容易导致工件不良;及4.热影响区域大,容易造成工件受损,例如铬铁的热会传递到该等导电弹片15,而导致该等导电弹片15的劣化。有鉴于此,亟待业界提供一种改良的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以解决已知技术的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其具有一可动侧部件包括:一呈中空柱状体的镜座,该柱状体的外缘缠绕一线圈,且该柱状体的中空部分容置一光学系统;及不相连结的两导电弹片,分别位于该柱状体光轴上的一侧,其中该线圈的两端分别与各该导电弹片以热压方式微熔接合,其中热压区的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mm2)。
本发明是以热压方式使该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每一该导电弹片相连接,此作业仅需极小的发热范围及发热功率即可完成,可避免工件受损;另外,此作业无需使用助焊剂,可提高工件成品率及节省清洁程序。
另一方面,本发明是以热压方式使连接于每一该导电弹片的该线圈对应的一端形成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mm2)的一热压区,使得该线圈与该等导电弹片接合结构的精度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已知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已知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的仰视图;
图3是显示图2沿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显示图2A部分的放大的详细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的仰视图;
图7是显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的详细立体图;
图8是显示图6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显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的详细图。
附图标号
1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
2镜座
3线圈
4镜头
5导电弹片
6热压区
11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
12柱状体
13线圈
14镜头
15导电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自动对焦镜头驱动器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3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纤维复合屋面板装配方法
- 下一篇:具有记忆效应的智能型阴道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