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原料催化转化制取丙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3664.4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根权;谢朝钢;汪燮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11/18 | 分类号: | C10G11/18;C07C11/06;C07C4/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景朝;庞立志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原料 催化 转化 制取 丙烯 方法 | ||
1.一种烯烃原料催化转化制取丙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富含C4=~C8=烯烃的原料引入催化转化装置的流化床反应器中,与催化裂化催化剂接触进行催化裂解反应,分离反应产物和待生催化剂,分离出的待生催化剂经汽提、烧焦再生后循环使用,分离出的反应产物分馏得到低碳烯烃、汽油、柴油、重油及其它低分子饱和烃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转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提升管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沉降器、汽提器和再生器,其中,所述的汽提器位于流化床反应器的下方,并且汽提器与流化床反应器的底部连通,提升管反应器的出口和流化床反应器的下部的任意位置连通,而且流化床反应器的出口通过稀相管与所述沉降器内的气固分离设备的入口连通,沉降器的催化剂出口与流化床反应器下部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转化装置中,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的出口通过缩径的稀相管与沉降器内的气固分离设备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转化装置中,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出口的稀相管的内径为流化床反应器内径的20-70%。
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转化装置中,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出口的稀相管的内径为流化床反应器内径的30-50%。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流化床反应器和汽提器同轴,并且沉降器位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上方,汽提器位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下方。
6.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转化装置包括一个提升管反应器,提升管反应器穿过汽提器内部,开口于流化床反应器的下部。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80-680℃,反应区的绝压为0.15-0.3MPa,剂油比为8-40,原料的重时空速为0.2-30h-1。
8.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20-650℃,反应区的绝压为0.18-0.28MPa,剂油比为8-25,原料的重时空速为0.5-28h-1。
9.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C4=~C8=烯烃原料中的烯烃重量百分含量大于20wt%,优选大于30wt%,更优选大于40wt%。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注入稀释剂,稀释剂选自水蒸汽、低碳烷烃、氢气、氮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含有1-60%的中孔分子筛、5-99%的耐热无机氧化物和0-70%的粘土。
12.按照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孔分子筛为SAPO分子筛和/或具有五元环结构的高硅分子筛。
13.按照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五元环结构的高硅分子筛为选自VIII族金属、和/或I B族金属、和/或II A族金属的一种或几种元素改性的含磷和稀土的ZSM-5分子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36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搪瓷涂层、带涂层的物品和涂覆物品的方法
- 下一篇:电子雾化吸入器的雾化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