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分配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3806.7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6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仁夫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分配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分配器。适用于与疏浚工程中所用的泥罐疏浚泵(又称气力泵)配套。它用来控制每个泥罐的进排料。尤其适用于水电站坝前清瘀、水厂取水口、水库、城市河道疏浚等环保要求高、施工中不准造成二次污染的疏浚工程,而且疏浚深度不受限制(最深可达水下200米)。
(二)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分配器,主要由壳体、置于壳体内的主轴、装置于主轴上的转子以及装置于主轴一端的减速器组成。由於使用工况恶劣,使转子与壳体极易磨损,而后需整体更换转子和壳体,因此空气分配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空气分配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气分配器,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主轴、装置于主轴上的转子以及装置于主轴一端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安装于壳体一侧,在壳体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端盖,该端盖外侧固定有联接管,所述联接管包括三件均布的空气分配管,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进气孔和一排气孔,在所述转子上设置有一进气口和一回气口,该进气口与壳体上的进气孔以及所述联接管上的空气分配管相配合,回气口与联接管上的空气分配管以及壳体内气腔相连通,壳体内气腔与壳体上的排气孔相连通;在所述端盖内侧固定有一静阀板,在所述转子的靠近端盖的一侧固定有一动阀板,该动阀板与所述静阀板相接触配合。
本发明是把现有的由转子与外壳所组成的圆柱式配气机构,改成了由动阀板与静阀板所组成的平面式配气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制造容易。
2、维修容易,且磨损后简易维修即可继续使用。
3、根据水深和工况需更换不同配气相位角的组件,这些组件的设计、制造和更换都较容易。
4、本发明可固定在泥罐上一起潜入水底,大大缩短通气管道长度,(尤其在深水中),从而大大减少压缩空气的消耗,节省了能源。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分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侧立体图。
图3为图1的正面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空气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侧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
壳体1、O形圈2、0形圈3、转子4、六角头螺钉5、主轴6、端盖7、端盖铜盖8、联接管9、静阀板10、动阀板11、平健12、隔套13、密封套14、止推轴承15、主轴套16、蜗壳盖铜套17、圆形油标18、平健19、六角头螺钉20、蜗壳盖21、加油螺塞22、蜗轮23、蜗轮毂24、蜗轮外壳25、螺杆盖26、蜗杆27、放油螺塞28、滚动轴承29、油马达座30、联轴套31、油马达32、转速传感器33;
进气孔101、排气孔102、进气口401、回气口402。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图1为本发明空气分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侧立体图。图3为图1的正面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空气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侧视图。由图1~图5可以看出,本发明空气分配器,包括壳体1、置于壳体1内的主轴6、装置于主轴6上的转子4以及装置于主轴6一端的蜗轮蜗杆减速器,该蜗轮蜗杆减速器安装于壳体1一侧。壳体1的另一侧用六角头螺钉5固定安装有端盖7,端盖7外侧固定有联接管9。联接管9包括三件均布的空气分配管,各空气分配管分别与各泥泵的进排气口相通。壳体1上设置进气孔101和排气孔102,转子4上设置有一进气口401和一回气口402,进气口401与壳体1上的进气孔101和联接管9上的空气分配管相配合,回气口402与联接管9上的空气分配管和壳体1内气腔相连通,壳体1内气腔与壳体1上的排气孔102相连通。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空气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由图4可以看出,本发明空气分配器,在所述端盖7内侧固定有一静阀板10,在所述转子4的靠近端盖7的一侧固定有一动阀板11,该动阀板11与所述静阀板10相接触配合。
工作原理:
当转子上的进气口401接通联接管9上的空气分配管时,空气分配口对应某缸筒,对某缸筒进行充气、压泥;当转子上的回气口402接通联接管9上的空气分配管时,空气分配口对应某缸筒,对某缸筒进行吸气进泥。由此循环往复工作。
高压空气通过空气分配器定时定量轮流分别对每个缸筒充气,同时对每个缸筒分别排气。
本发明的蜗轮蜗杆减速器由液压马达带动,结构更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仁夫,未经王仁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38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的新型活塞机构
- 下一篇:可改善真丝类面料活性印花精细度的印花原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