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35113.1 申请日: 2010-07-23
公开(公告)号: CN101889561A 公开(公告)日: 2010-11-24
发明(设计)人: 林勇;唐章生;甘西;李莉萍;唐瞻杨;陈忠;张永德;曾兰;朱佳杰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代理人: 黎明天
地址: 530021 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罗非鱼 耐寒 新品种 选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罗非鱼耐寒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具体说是一种能在鱼类良种选育中应用的耐寒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罗非鱼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养殖鱼类,也是我国的主导养殖品种和出口优势品种。我国罗非鱼养殖产量、产值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位,接近全球总量的一半,在世界渔业生产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2008年、2009年我国罗非鱼的产量产值分别达95.0万吨、115万吨,95.0亿元、92.0亿元,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近两年来,我国罗非鱼出口量、出口额分别7.3亿美元、7.1亿美元,累计出口额达14.4亿美元,出口量和年均增长速度均居我国水产品出口第一,每年向社会提供罗非鱼产业有关的就业岗位约284万个。罗非鱼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罗非鱼的生产对全国水产品的供应和出口创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促进亚热带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亚热带是我国罗非鱼的主产区,主要包括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省份及自治区,年生产的罗非鱼商品苗、商品鱼和出口量分别60.0亿、99.8万吨、12.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90%以上、99%以上,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罗非鱼是暖水性鱼类,耐寒性不太高,其致死温度为9℃~12℃,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不能够自然越冬,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解决越冬问题。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每年越冬和早春放苗期间大约20%的罗非鱼苗种由于低温造成死亡,仅仅广西、广东两个罗非鱼主产区每年因低温而死亡的罗非鱼苗种高达2~3亿尾,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以上。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冰冻灾害,气温长期偏低,其中最低气温下降到-4~-2℃,最低水温3~5℃;这次冰冻灾害对我国罗非鱼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受灾面积达49.93万亩,冻死罗非鱼成鱼23.48万吨,越冬苗种64.5亿尾,亲鱼122万组,经济损失19.25亿元,罗非鱼死亡率60%以上。这次寒灾直接暴露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水产养殖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耐寒品种。

为了解决低温寒潮期间鱼类亲本和养殖群体大量死亡的问题,保证养殖业的生产安全,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其中低温适应机制及耐寒育种一直是国内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已开展淡水鱼类耐寒育种方面的研究,以满足水产养殖业防寒、救灾、减灾的需求。沈俊宝和刘明华用抗寒的黑龙江野鲤与红包野鲤进行种内不同种群之间的杂交和回交,得到了一个生长快,且抗寒的杂交组合,并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抗寒新品系。Tave.D等利用不同种的罗非鱼及其杂交后代对耐寒性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母体遗传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及母体杂交优势等进行了评估。上世纪40年代至今,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先后培育出许多优良鱼类养殖新品种,如前苏联的库尔斯克鲤、鳞鲤等,我国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见有关罗非鱼耐寒品种选育研究的报道。

因此,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耐寒能力强的罗非鱼新品种已成为我国水产科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罗非鱼安全越冬问题的根本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亚热带水产养殖业中缺乏耐寒型罗非鱼品种,罗非鱼养殖业抵御寒害能力差等问题,利用罗非鱼不同地理种群品种进行低温筛选,构建耐寒品种选育基础群和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法,实施遗传评估,选育耐寒型罗非鱼专门化品系;进行专门化品系筛选、,获得耐寒型罗非鱼新品种,为调整我国罗非鱼的冬季养殖品种结构,提高罗非鱼产业抗寒灾能力,延长罗非鱼的全年的有效养殖周期,降低越冬期间以及早春放养的死亡率,对降低水产养殖风险,保障罗非鱼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均具有巨大的作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1、罗非鱼耐寒材料的筛选;2、罗非鱼耐寒品种基础群和核心群的建立;3、罗非鱼耐寒家系的建立、评估及筛选;4、罗非鱼耐寒型专门化品系的选育;

1、罗非鱼耐寒材料的筛选:采用自然选择和人工低温胁迫方法获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