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各类型油泵的封闭式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5197.9 | 申请日: | 201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国;戴侃;李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B51/00 | 分类号: | F04B51/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各类 油泵 封闭式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各类型油泵的封闭式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待试油泵进行汽蚀试验,或进行性能试验,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汽蚀试验时包括如下关键步骤:
步骤1、根据油泵工作点,设定待试油泵入口压力值Gs的初始值和逐渐下调Gs值的步长;
步骤2、通过上位计算机中监控软件的可视界面设定每一步Gs的上、下限值;
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待试油泵入口压力值Gs进行实时自动测控,当入口压力值大于上限值时,由真空蓄能器抽出封闭式油箱液面上方的气体,使封闭式油箱中的气相压力迅速得到调整,使与封闭式油箱相连的待试油泵入口压力值恢复到设定值,此时,结束抽取封闭式油箱液面上方的气体;当压力值小于下限值时,压缩空气充入到封闭式油箱中,使待试油泵的入口压力值恢复到设定值时,停止对封闭式油箱充气;
步骤3、通过上位计算机中监控软件的可视界面设定试验介质温度T的上、下限值;
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封闭式油箱中试验介质温度T值进行实时自动测控,当液体温度低于T的下限值时,计算机控制系统启动加热器对液体加温,使其达到设定值;当液体温度高于T的上限值时,启动冷却器对液体降温,使其降至设定值;
步骤4、试验前将试验介质温度控制在一个固定值,测出该温度对应的介质密度ρ,经推导和简化得到汽蚀余量计算公式:
NPSH=[Gs/(ρ*g)]+Zs*10-6+[8*Qi2/(π2*Ds4*g)]*10-6+[(Pb/(ρ*g)]-[Pv/(ρ*g)]
式中,Gs为油泵进口压力;ρ为介质密度;Zs为测压点至基面高度;Qi为实测流量;Pb为大气压力;Pv为汽化压力;Ds为检测点通径;
上式预先编入上位计算机的程序中,汽蚀试验时测控系统将有关的实时测量值输入上式,自动计算出汽蚀余量NPSH值,并绘制出曲线;
步骤5、汽蚀试验前调节节流阀使油泵的压力、流量达到试验点要求的数值后,按上述的步长逐步下调Gs值,并微调节流阀使油泵全压力稳定在试验点压力值;对每一个Gs值计算机均自动的算出对应的汽蚀余量NPSH值,当NPSH值等于临界汽蚀余量时试验结束。
2.一种适用于各类型油泵的封闭式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封闭式油箱(16),封闭式油箱(16)的下端通过进口截止阀(14)与待试油泵(10)入口端相连接,待试油泵(10)的出口端分两路,一路通过溢流阀(17)与封闭式油箱(16)的上端相连接,另一路依次通过流量变送器(9)、节流阀(11)与封闭式油箱(16)的上端相连通,在待试油泵(1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连接进口压力变送器(13)和出口压力变送器(8),在封闭式油箱(16)的上部设有液位计(15),待试油泵(10)同时与电机(12)相连,其特征在于:真空泵(3)通过单向阀(2)、气动球阀(19)与封闭式油箱(16)的上端相连接,其中,真空蓄能器(1)连接在单向阀(2)和气动球阀(19)之间的管道上,压缩空气源(7)与封闭式油箱(16)也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各类型油泵的封闭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蓄能器(1)同时与真空压力控制器(4)相连,真空蓄能器(1)的容量可以根据封闭式油箱(16)上方气相空间的容积预留出充分的调节余量,可迅速、稳定地调节封闭式油箱(16)中的压力,还可有效防止真空泵(3)的频繁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各类型油泵的封闭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空气源(7)是通过减压过滤器(6)以及电磁阀A(5)连接到封闭式油箱(16)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各类型油泵的封闭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式油箱(16)上设有温度变送器(23)以及加热器(22),在节流阀(11)与封闭式油箱(16)之间还连接有冷却器(21),冷却器(21)的冷却水回路上安装有控制冷却水流动的电磁阀C(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1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