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低谷电储能的蓄水池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5356.5 | 申请日: | 201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余小兵;江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耀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低谷 电储能 蓄水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央空调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低谷电储能的蓄水池结构。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141292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低谷电运行主机的全新风高效节能中央空调系统,该系统利用晚间的低谷电优势开启电机组给大保温蓄水池制冷进行冷量存储,把整个蓄水池的水制冷到0℃左右的冰水,而在白天关闭电机组,利用大保温蓄水池储存的冷量送往冷风机盘管为中央空调系统输送冷量。
在此,该系统中的大保温蓄水池为一体式结构,这种结构存在很大的设计缺陷,因整个大保温蓄水池中的蓄水都是相互连通的,整个蓄水池的水温基本保持一致。
在制冷工况下,随着空调使用中蓄水与冷风机盘管不断的进行热量交换,整个大保温蓄水池中的蓄水温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这种工作方式使池水从开始工作时的0℃左右一直升高到关闭空调时的12℃左右。而实际中,蓄水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与空调的制冷效果成正比,蓄水温度的不断上升,意味着蓄水温度与室内温度的温度差不断缩小,温度差的缩小则意味着空调制冷效果的降低,因此,整体式的大保温蓄水池结构,使得在整个中央空调在运行当中,开始时的制冷效果最好,并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到下午关闭时的制冷效果最差,冷风机盘管的冷量释放是不平衡的,风机整个运行过程中冷量的释放是逐渐减弱的。
同理,在制热工况下,冷风机盘管的热量释放是不平衡的,空调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热量的释放也是逐渐减弱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利用低谷电储能的蓄水池结构,该结构设计,使得整个空调在运行过程中由蓄水池输出送往冷风机盘管的冷量(或热量)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使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保持恒定,避免出现制冷(或制热)效果逐渐降低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低谷电储能的蓄水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结构包括一储能池和平衡池;所述储能池中设置有一补水管与平衡池连通,补水管上安装一补水平衡泵,补水平衡泵的开启由设置在平衡池中的温度感应器控制;所述平衡池侧壁在高于储能池水面的部位设置有连通储能池的溢水孔;所述平衡池中设置着冷风机机组的送水管和回水管,送水管依序连接送水泵、冷风机盘管、回水管而与平衡池形成一水循环回路。
上述平衡池所占容积不超过整个蓄水池结构容积的二分之一。
上述平衡池所占容积为整个蓄水池容积的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
上述送水管和回水管分别设置在平衡池的两头,所述溢水孔设置在安装送水管侧的平衡池侧壁上。
上述补水管的进口在储能池中的位置设置在远离平衡池的一侧。
上述补水管的出口在平衡池中的位置设置在靠近送水管的一侧。
上述平衡池在送水管的进水口部位设置有一进水槽,进水槽的高度低于所述溢水孔的设置高度。
上述温度感应器紧靠送水管的进口设置。
上述补水管出口在平衡池中的位置设置在靠近回水管的一侧。
上述平衡池在所述送水管和补水管之间设置有弯路通道结构。
上述蓄水池结构还包括一储能机组,储能机组由储能进水管、主机和储能出水管组成,其中储能进水管连通平衡池,储能出水管连通储能池。
上述平衡池在靠近池底的位置设置有与储能池连通的直通孔,且直通孔靠近回水管安装位置设置。
上述直通孔上设置有当储能池液面高于平衡池液面时开启的单向阀。
上述单向阀为一设置在平衡池侧的挡板,挡板的上侧与平衡池的侧壁铰接。
上述储能池中设置有曲路通道结构。
本发明把现有的一体式结构的蓄水池设计成平衡池和储能池的双水池结构,在此,平衡池和储能池可分体设置,也可由一体的蓄水池通过隔板隔离而成。
其中平衡池用于与冷风机机组的热量交换,储能池则通过补水管和补水平衡泵对平衡池进行水温平衡。
在制冷工况下,首先利用平衡池的低温冰水使室内温度迅速降温到一适当的温度,在此过程中,平衡池的池水温度会慢慢上升,当该温度上升到温度感应器设定的温度值时,补水泵开始工作,用储能池的池水进行补水中和,使平衡池中的水温在接下来的空调使用当中始终不超过温度感应器设定的温度范围,从而保证送水管进水水温的恒定,使空调冷量平衡释放,制冷效果恒定,克服了现有结构空调制冷效果随使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耀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耀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