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针角鱼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7887.8 | 申请日: | 2010-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4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国萍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针角鱼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黄针角鱼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自然生长的黄针角鱼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食用需求,虽然采用人工养殖方法,但由于养殖技术不成熟,对黄针角鱼的繁殖和生长的习性还不完全掌握,产量低,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市场十分紧缺。
黄针角鱼虽然个头小,且腮两侧和脊背中部长有锋利的针角,专食幼鱼和幼虾,其它鱼类避而远之,因此,鱼塘不能混养,这也是市场缺乏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养殖黄针角鱼新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比例选择黄针角鱼,雄雌比例为1∶1,每亩投放3~4公分长的种幼鱼1200~1500对;鱼池四周内侧开挖养殖黄针鱼鱼沟,沟宽5~6米,沟深1.2~1.8米;其余部分开挖深0.8~1.1米的浅沟;深沟与浅沟比例为3/5和2/5。当年配对投放种鱼苗,次年4~5月间种黄针角鱼开始交配产卵。黄针角鱼与其它鱼种不同,是食肉长大。待幼鱼长到6公分左右时,人工捕捞按配对及比例投放另养殖池养殖;针鱼的饲料为各种小动物的内脏和螺丝。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肉质鲜美白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对人体既有营养又有药疗作用,尤其对病人和孕妇的康复与补养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同时市场少,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黄针角鱼养殖新方法,首先搞好鱼池的工程建设,鱼池要深处和浅处按比例开挖,鱼池四周内侧开挖养殖黄针角鱼鱼沟,沟宽5~6米,沟深1.2~1.8米;其余部分开挖深0.8~1.1米的浅沟;深沟与浅沟比例为3/5和2/5,供黄针角鱼游玩与成鱼带幼鱼晒阳。其次做好黄针角鱼放养工作:一是清池消毒,用1∶100的石灰水对鱼池进行消毒。二是栽培饵料生植物,移栽水草,栽植轮叶黑藻、金鱼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草面积30%~35%为宜,促使虫类繁殖。三是鱼池施肥:放养黄针角鱼前10天左右,鱼池中注满清水,每亩施农家肥600公斤、螺钉100公斤。四是投放鱼苗,每亩投放3~4公分长的种幼鱼1200~1500对。五是喂养,在鱼池中每个星期投放一次水草和动物型饲料,如螺钉肉、屠宰场下脚料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国萍,未经朱国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78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