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充钠气门内孔和气门外表面清洗、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8074.0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2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董兵;曲文强;陈雪萍;王新峰;聂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F26B3/06;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2503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气门 外表 清洗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零件清洗设备,特别是用来清洗带有细长盲孔的零部件的设备。
背景技术
气门是发动机中的一个关键零部件,按其功能可分为进气门和排气门,进气门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吸入发动机的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排气门的功能是将发动机燃烧室燃烧后的废气排出并提供散热功能。排气门在工作过程中与燃气相接触,其遭受的温度在650℃-800℃,在高性能发动机中,排气门所遭受的温度会更高,已超过排气门材料本身所承受的最高温度,使得排气门在很短时间内发生失效,严重影响排气门功能的实现。为了降低排气门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和其重量,常常采用对排气门进行中空充钠处理。中空充钠气门对内孔清洁度的要求是:内孔内不能有油污、异物、液体。因中空充钠气门的内孔属于细长孔并且一端为封闭,采用普通的清洗方法,如浸泡清洗、喷淋清洗、超声波清洗等,都不能使清洗液进入到细长孔的深部,不能达到清洗内孔的功能,如果采用人工清洗内孔的方法,其劳动效率低、效果差不利于大批量组织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清洗方法及设备不能清洗中空气门细长内孔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充钠气门内孔和气门外表面清洗、烘干装置,该中空充钠气门内孔和气门外表面清洗、烘干装置不仅可以批量清洗中空气门细长内孔,而且能将清洗后的内孔和外表面烘干。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空充钠气门内孔和气门外表面清洗、烘干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清洗容器、固定在清洗容器底部的气门内孔清洗水或烘干气体喷射装置、气门夹持装置、定位装置、清洗水或烘干气体供给装置,气门外表面清洗水或烘干气体喷射装置。
所述的气门夹持装置由上下两层带有气门安装孔的尼龙板、螺栓与螺母配合的高度调节机构和安装在底层尼龙板两端的带有定位孔的定位板组成。
所述的气门内孔清洗水或烘干气体喷射装置,结构为固定在清洗容器底部的两根L形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着储液槽,储液槽顶面装有喷针,支撑架上还固定着导向柱,导向柱从定位板的定位孔内穿过,喷针与气门夹持机构的气门安装孔布局相同。
所述的气门外表面清洗水或烘干气体喷射装置由安装在清洗容器内部四周的进水或进气管路和安装在管路上的可调节喷射方向的喷头组成。
所述的清洗水供给装置的水泵进水口连接水箱及水泵出水口与进水总管之间装有过滤器,进水总管通过开关阀分别连接进储液槽水管和进喷头水管,位于清洗容器底部的回水管与水箱相连,水箱内装有清洗水加热器及与温度控制器相连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烘干气体供给装置由连接压缩机的压缩空气进口、空气过滤器空气加热装置以及空气管路组成,在储气槽内装有气体温度传感器,还装有与气体温度传感器和空气加热装置相连接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特有的气门夹持机构和清洗装置实现了对中空气门中心孔内的清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是细长深空零部件清洗的设备,改变清洗水为高温压缩气体可以用来对中空气门中心孔清洗后的烘干,是中空气门生产中使用的重要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K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作为烘干机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门,2.压板,3.上层尼龙板,31.下层尼龙板,4.高度调节装置,5.喷头,6.进喷头水管,61.进储液槽水管,62.进水总管,7.定位板,8.导向柱,9.支撑架,10.清洗容器,11.螺栓,12.喷针,13.储液槽,14.回水管,15.过滤器 16.水泵,17.水箱,18.加热器,19.清洗水温度传感器,20.开关阀,21.清洗水温度控制器,23.压缩空气进口,24.空气过滤器,25.气体加热装置,26.气体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