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包缝压脚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8176.2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9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谭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新民 |
主分类号: | D05B29/06 | 分类号: | D05B29/06;D05B57/06;D05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43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包缝压脚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能够一次实现“缝合、包缝、缝制双明线”三道工序的联缝五线包缝机使用的移动包缝压脚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申请人申请的联缝五线包缝机(中国,申请号:200810027603.5、200810131821.3、200910127973.0)专利申请中,使用平缝压脚和包缝压脚来压紧并分开缝料,进而形成一个供大弯针进出口空洞,从而建立了一种线迹,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线迹形成方式,与现有的线迹形成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准确的名词,申请人暂且称之为联缝三线包缝线迹。
实践中,平缝压脚与包缝压脚配合缝制时,会出现面线松驰的现象,这是由于平缝压脚与针板之间的空洞过大造成的,另外,由于平缝压脚与包缝压脚之间没有送料动作,还会导致缝料发生偏移的现象,造成缝制不良。
本发明的移动包缝压脚机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前文所述两种现象的移动包缝压脚,从而进一步实现缝制美观、高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下图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移动包缝压脚机构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包缝压脚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移动包缝压脚针对联缝五线包缝机的线迹形成原理图;
<图3>、<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包缝压脚针对联缝五线包缝机的线迹收紧原理图。
如图:(1)是包缝压脚,(2)是包缝压脚传动联杆,(3)是联杆定位槽,(4)是包缝压脚定位槽,(5)是包缝压脚架,(6)是包缝压脚传动曲柄,(7)是包缝压脚架轴,(8)是包缝压脚架套筒,(9)是包缝压脚架销,(10)是包缝压脚抬高控制杆,(11)是左机针,(12)是右机针,(13)、(15)、(16)是弯针,(14)、(17)是弯针传动联杆,(18)是平缝压脚挡板,(19)平缝压脚,(20)是针板,(21)、(22)是缝料,(23)是针杆。
包缝压脚(1)大致呈梯形,上面和底面有送布牙纹,送布牙纹的方向与送布牙的 牙齿方向是一致的;包缝压脚(1)固定在包缝压脚架(5)的末端,包缝压脚架(5)通过包缝压脚架销(9)安装在包缝压脚架轴(7)上,包缝压脚架轴(7)安装在包缝压脚架套筒(8)中心,包缝压脚架轴(7)另一端设有包缝压脚抬高控制杆(10);包缝压脚定位槽(4)用于控制包缝压脚(1)以及包缝压脚杆(5);包缝压脚定位槽(4)固定在包缝压脚传动联杆(2)上,包缝压脚传动联杆(2)一侧的导轨卡在联杆定位槽(3)的定位槽里;包缝压脚传动联杆(2)末端连接在包缝压脚传动曲柄(6)一端,由包缝压脚传动曲柄(6)传动,而联杆定位槽(3)控制包缝压脚传动联杆(2)的前后移动方向。
由联缝五线包缝机主轴驱动,通过包缝压脚传动曲柄(6),完成包缝压脚(1)的沿针板(20)平面、缝料前进的方向作前后往复运动动作。
实施方式
把要缝制“缝合、包缝、缝制双明线”三道工艺的缝料(21)、(22)的缝合处,重叠放在针板(20)上,右侧与针板右侧的切刀刀口基本平齐,放下包缝压脚(1)压住缝合处,再将缝料(22)的主要部份往包缝压脚(5)的方向折过来,放下平缝压脚(19),并确定平缝压脚挡板(18)刚好挡住缝料(22)的折叠边缘。
左机针(11)与右机针(12)同步运动,带线穿过缝料(22)的主要部份,再穿过缝料(22)(21)的缝合处。
左机针(11)与弯针(16)形成双线链式线迹;右机针(12)与弯针(13)、(15)协同运作形成联缝三线包缝线迹。
由于采用移动包缝压脚机构,在线迹形成过程中,包缝压脚(1)与送布牙协同运动的包缝压脚(1)是沿针板(20)平面、缝料前进的方向作反复前后运动的。
以下是联缝三线包缝线迹形成过程:
右机针(12)运动到最底端回升,形成线环A;弯针(15)带线穿过线环A,向右运动;右机针(12)退出缝料(21)的折叠部份、缝料(22),线环A被弯针(15)拉长;同时,弯针(13)带线向左运动,穿过弯针(15)形成的线环B,继续向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新民,未经谭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1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太阳能充电式防水蓝牙耳机
- 下一篇:一种测量用户设备到达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