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指重表显示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8232.2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1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徐文;廖伍清;唐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江汉石油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4/00 | 分类号: | E21B44/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指重表 显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电子指重表的载荷显示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指重表显示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行业所用的指重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机械式,另一种是电子式。机械式指重表的显示机构是通过两根弹簧管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管端位移,再通过连动、放大机构驱动指示表针,从而实现钩载和钻压的显示。机械式指重表在使用中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首先由于弹簧管本身的蠕变特性,使用一段时间后指针会出现不回零的现象;其次是弹簧管本身结构尺寸限制,导致弹簧管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力矩,在钻压波动比较大的工况下,用户对钻压指示的灵敏度很不满意。电子式指重表的显示机构一般采用的是数码管显示或液晶屏模拟指针显示。跳变的数字以及模拟指针屏幕的快速刷新使操作者的眼睛很容易疲劳,现场用户对此也颇有怨言。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指示直观、反应灵敏的电子式指重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子指重表显示机构,既满足用户指示直观的要求,又使电子指重表显示系统的钻压显示更加灵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电子指重表显示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机芯、指重指针、灵敏指针,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的齿轮与机芯的Ⅰ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指重指针通过安装孔与机芯的指重轴相连,灵敏指针通过安装孔与机芯的灵敏轴相连。
所述的机芯由下固定板、中固定板、上固定板、灵敏轴、指重轴、Ⅲ轴、Ⅱ轴、Ⅰ轴、5个齿轮组成,指重轴穿过中固定板并安装在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之间,灵敏轴安装在指重轴端,且灵敏轴和指重轴处于共轴状态,Ⅲ轴安装在下固定板、中固定板之间,Ⅱ轴安装在上固定板、中固定板之间,Ⅰ轴穿过中固定板并安装在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之间,Ⅲ轴、Ⅱ轴上分别安装一个齿轮,Ⅰ轴上安装两个齿轮,且Ⅰ轴上的一个齿轮与Ⅲ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Ⅰ轴上的另一个齿轮与Ⅱ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Ⅲ轴的齿轮与指重轴上的齿轮相互啮合,下固定板、中固定板、上固定板之间通过连接螺钉固定成一个整体。驱动电机的运动经过Ⅰ轴、Ⅱ轴、Ⅲ轴的传递分解成两路传给灵敏轴和指重轴,又通过灵敏轴和指重轴分别传递给灵敏指针和指重指针。
电子指重表显示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驱动电机在控制信号作用下旋转,通过机芯将运动传递给两根共轴的灵敏指针和指重指针,在预先分度的表盘上分别指示出钩载和钻压值。
本发明的优点:指针式仪表显示直观,显著提高了仪表的钻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指重表显示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子指重表显示机构的机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驱动电机1、机芯2、指重指针3、灵敏指针4,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1的齿轮与机芯2的Ⅰ轴12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指重指针3通过安装孔与机芯2的指重轴9相连,灵敏指针4通过安装孔与机芯2的灵敏轴8相连。
如图2所示,所述的机芯2由下固定板5、中固定板6、上固定板7、灵敏轴8、指重轴9、Ⅲ轴10、Ⅱ轴11、Ⅰ轴12、5个齿轮组成,指重轴9穿过中固定板6并安装在下固定板5、上固定板7之间,灵敏轴8安装在指重轴9端,且灵敏轴8和指重轴9处于共轴状态,Ⅲ轴10安装在下固定板5、中固定板6之间,Ⅱ轴11安装在上固定板7、中固定板6之间,Ⅰ轴12穿过中固定板6并安装在下固定板5、上固定板7之间,指重轴9、Ⅲ轴10、Ⅱ轴11上分别安装一个齿轮,Ⅰ轴12上安装两个齿轮,且Ⅰ轴12上的一个齿轮与Ⅲ轴10上的齿轮相互啮合,Ⅰ轴12上的另一个齿轮与Ⅱ轴11上的齿轮相互啮合,Ⅲ轴10的齿轮与指重轴9上的齿轮相互啮合,下固定板5、中固定板6、上固定板7之间通过连接螺钉固定成一个整体。驱动电机1的运动经过Ⅰ轴12、Ⅱ轴11、Ⅲ轴10的传递分解成两路传给灵敏轴8和指重轴9,又通过灵敏轴8和指重轴9分别传递给灵敏指针4和指重指针3。
电子指重表显示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驱动电机在控制信号作用下旋转,通过机芯将运动传递给两根共轴的灵敏指针4和指重指针3,在预先分度的表盘上分别指示出钩载和钻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江汉石油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江汉石油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