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束包装体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8257.2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蓝原宏保;宍戸健二;菅野宏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纺绩株式会社;日东纺(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5/02 | 分类号: | B65H5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日本国福岛***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包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线包装体,尤其是一种纤维束包装体。
背景技术
树脂成型使用的补强材料,编织物制造时使用的纤维束,一般使用中空的筒状物进行缠绕,称为卷体。这时,卷体是从包装好的形状中空部位的纤维束端部抽出,多个卷体的纤维束各自进行组合,形成合丝抽出使用。
纤维束的纤维可分为有机纤维和无机纤维。上述种类纤维束的纤维的场合、上方卷体和下方卷体的纤维束接触、同时多根纤维束抽出时、纤维束容易纠集缠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抑制纠集问题发生、可有效利用工作场所储存空间的纤维束包装体。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纤维束包装体,包括呈圆管状的上层卷体与下层卷体,上层卷体叠放在下层卷体的上面,在下层卷体的外面包裹有内层包装膜,在内层包装膜的顶端开设有内层包装膜开口部;所述内层包装膜的开口部位于下层卷体中孔的上方,在上层卷体与包裹在下层卷体外的内层包装膜的外面还包裹有外层包装膜,在外层包装膜的顶端开设有外层包装膜开口部,所述外层包装膜开口部位于上层卷体中孔的上方。
所述上层卷体与下层卷体呈同轴设置。所述内层包装膜开口部位于下层卷体中孔的正上方,且内层包装膜开口部与下层卷体中孔口径一致。所述外层包装膜开口部位于上层卷体中孔的正上方,且外层包装膜开口部与上层卷体中孔口径一致。所述内层包装膜与外层包装膜均为带有弹性的薄膜。所述下层卷体有一个;所述上层卷体有叠放在一起的一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因为上、下层卷体重叠,可有效利用工作场所的储存空间。
2、筒状卷体的中空部连通可以抽出中空部的纤维束。而且上层卷体的纤维束用下层卷体的纤维束、轻微加捻、纤维束形成合丝在纤维束抽出时可以有效抑制纠集问题发生。
3、上层卷体和下层卷体的纤维束接触面因为有热成型性树脂膜制成的包装膜的介入,使得纤维束纠集现象不会发生。
4、上、下层卷体通过可加热收缩的包装膜包装,不会变形。
5、下层卷体通过包装膜包装并设置在下方,这个包装膜形成支柱,即使下层卷体内的纤维束全部抽出,本发明外形整体也不会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纤维束包装体,包括呈圆管状的上层卷体1与下层卷体2,上层卷体1叠放在下层卷体2的上方,在下层卷体2的外面包裹有内层包装膜3,在内层包装膜3的顶端开设有内层包装膜开口部5,所述内层包装膜开口部5位于下层卷体2的中孔10的上方,在上层卷体1与包裹在下层卷体2外的内层包装膜3的外面还包裹有外层包装膜4,在外层包装膜4的顶端开设有外层包装膜开口部6,所述外层包装膜开口部6位于上层卷体1的中孔9的上方。
所述上层卷体1与下层卷体2呈同轴设置。
所述内层包装膜开口部5位于下层卷体2的中孔10的正上方,且内层包装膜开口部5与下层卷体2的中孔10的口径一致。
所述外层包装膜开口部6位于上层卷体1的中孔9的正上方,且外层包装膜开口部6与上层卷体1的中孔9的口径一致。
图中的7为上层卷体1的纤维束,8为下层卷体2的纤维束。
所述内层包装膜3与外层包装膜4均为带有弹性的薄膜,如塑料薄膜。所述下层卷体2有一个;所述上层卷体1有与下层卷体2叠放在一起的一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中上层卷体1与下层卷体2对于木棉、涤纶、尼龙、麻等纺织丝和玻璃纤维束效果明显。还有、纤维束的纤维截面形状是圆形以外的其他形状截面场合效果明显。且异型截面形状除了对眉型、椭圆、长圆等扁平形状外、星型、三角、四角等也有效果。
内层包装膜3与外层包装膜4采用聚烯类(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等材质比较好,加热可成型性树脂膜的厚度在20~200微米比较好。
上层卷体1与下层卷体2的高可在50~660mm,它们的直径可在100~5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纺绩株式会社;日东纺(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日东纺绩株式会社;日东纺(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媒体网页录制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印刷机薄膜抚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