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过热装置及装有防过热装置的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8931.7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标;高连奎;张怀良;李德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H01H37/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热 装置 装有 热水器 | ||
1.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热水器上的若干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口上方的若干排气口以及位于热水器内部且连接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的气流通道;在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处均设有开关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包括:
开关器壳体,其位于热水器内胆中;
N个隔板,N为整数且N不大于进气口与排气口数量之和,N个隔板位于所述开关器壳体内,并将所述开关器壳体隔成独立的N+1个腔室;该N+1个腔室中,与各个隔板均接触的腔室内装有热敏感材料和推杆;另外N个腔室结构相同,且均装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顶到其所在腔室的内壁上,另一端顶在所对应的隔板上;推杆,其一端连接所对应的隔板,另一端伸出其所在腔室并固定连接可密封进气口或者排气口的封口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感材料为石蜡、石蜡乳液、水银或者酒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包括电动开关和控制电动开关动作的开关控制器,所述电动开关连接密封进气口或排气口的封口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各个封口板的电动开关由同一开关控制器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器连接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伸入热水器的内胆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包括:
开关器壳体,其位于热水器内胆中;
N个隔板,N为整数且N不大于进气口与排气口数量之和,N个隔板位于所述开关器壳体内,并将所述开关器壳体隔成独立的N+1个腔室;该N+1个腔室中,与各个隔板均接触的腔室内装有热敏感材料;另外N个腔室结构相同,且均装有弹性件和推杆,弹性件环套在所对应推杆外围,弹性件一端顶到其所在腔室的内壁上,另一端顶在所对应的隔板上;推杆,其一端连接所对应的隔板,另一端伸出其所在腔室并连接可密封进气口或者排气口的封口板,封口板可转动地与所对应的推杆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感材料为石蜡、石蜡乳液、水银或者酒精。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包括:
开关器壳体,其位于热水器内胆中;
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片,其一端顶在所述开关器壳体内壁上,另一端连接一推杆,所述推杆连接可密封进气口或者排气口的封口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包括位于热水器内胆中的双金属温控开关和可密封进气口或者排气口的封口板;所述封口板由所述双金属温控开关控制开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温控开关包括弧形壳体、装在弧形壳体内的双金属片、插入弧形壳体内并与双金属片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连接所述封口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中大膨胀系数金属为锰镍铜合金、镍铬铁合金、镍锰铁合金之一,小膨胀系数金属为镍铁合金。
13.热水器,其包括若干真空管集热器、装水的内胆、连接于真空管集热器冷凝端头和内胆之间的干式加热导热块、设置在内胆外围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过热装置,所述防过热装置的气流通道环绕所述干式加热导热块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加热导热块为一体式,在干式加热导热块上开设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连通位于干式加热导热块上下两端的气流通道。
15.热水器,其包括若干真空管集热器、装水的内胆、设置在内胆外围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过热装置,所述防过热装置的气流通道环绕所述内胆设置。
16.热水器,其包括若干真空管集热器、集热盒和水箱;集热盒的内胆中装有防冻导热液,水箱的内胆中装水,水箱中设有与所述集热盒的内胆连通的防冻液管,集热盒的内胆外围以及水箱的内胆外围均设置保温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过热装置,所述两个防过热装置的气流通道分别环绕集热盒的内胆和水箱的内胆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9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碳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吊具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