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轴磨床自动回转锁紧气浮工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8949.7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丁飞;张海金;张咏;奚叶敏;付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6 | 分类号: | B24B5/36;B24B5/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轴 磨床 自动 回转 锁紧气浮 工作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轴磨床自动回转锁紧气浮工作台。
背景技术
随着磨床生产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加工零件精度及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要求数控磨床具备高度自动化,高精度水平以及高生产率成为国内外数控磨床的一种趋势,以满足不断提升的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而车轴专用磨床中是否能够拥有高精度的工作台自动回转机构是影响整个车轴磨床加工精度及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作台微量回转调锥的灵敏度高低,回转工作台定位的准确性及磨削过程中的稳定性,都极大的影响数控车轴磨床对车轴零件加工精度,并影响能否实现一次装夹车轴,不需调头即可自动磨削车轴两端轮座及防尘板座外圆,从而提高零件加工的生产效率。由于车轴两头轮座及防尘板座的外圆的不圆柱度的的大端和小端方向刚好相反,以往磨床磨削车轴类零件前需要松开台面,调整工作台,使得其有一定锥度来保证该圆柱度的要求,然后再用压板压紧上下台面进行磨削,磨好一头后,卸下零件,调头,重复上述过程调整工作台,完成另一头的外圆磨削。调整麻烦,精度需要通过人工打表调节台面锥度,并且每次磨削车轴需要两次装夹,上下工件时间长,影响加工零件的生产效率。
因而,需要有一种自动回转、自动锁紧的工作台机构来完成一次装夹车轴完成两端外圆的磨削并保证加工精度,从而提高磨削车轴类零件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一次装夹车轴,不需调头即可自动磨削车轴两端轮座及防尘板座外圆,从而提高加工效率的车轴磨床自动回转工作台。
本发明提供的车轴磨床自动回转工作台,包括:一个台面伺服自动调锥机构,四个台面锁紧机构,和一个气动装置;其中:
所述的台面伺服自动调锥机构通过伺服电机连接偏心轴来自动调整工作台锥度;所述的台面锁紧机构为四个液压碟簧储能夹,设置于工作台台面两端,自动完成台面的锁紧及松开动作;所述的气动装置由六路气浮点组成,分别设置于下工作台侧面,气孔开于下工作台上表面,通过对气动装置冲气,使上工作台台面浮起,减少上台面和下台面之间的摩擦,以便伺服电机可以轻松的转动该重型机床工作台台面。
台面伺服自动调锥机构位于工作台左侧;四个台面锁紧机构分为两套,分别位于工作台两端;气动装置由六路气浮点组成,位于下工作台前方。
所述的伺服自动调锥机构由伺服电机1,调锥机构的体壳2,角接触球轴承3,联轴器4,偏心轴5,连接座6,滚针轴承7,底座8等组成,见图1所示。伺服电机1通过联轴器4与偏心轴5上端联接,并带动其旋转,偏心轴5中部置于角接触球轴承3中,偏心轴5下端偏心段与底座8配合,底座8固定于下工作台17;偏心轴5与滚针轴承7紧配连接座6,连接座6固定于上工作台16,且与调锥机构体壳2相连接。
机构在旋转过程中,机构的下部连接于下工作台17,固定不动;而偏心轴5与滚针轴承7紧配连接座6,连接座6又固定于上工作台16且与调锥机构体壳2连接,于是连接座6带动机构上部与上工作台16一起转动,从而达到自动微量调锥的作用。
所述的台面锁紧机构由填圈9,缸体压盖10,锁紧螺母11,压盖12,碟形弹簧13,缸体14,隔圈15,轴18等组成,见图2所示。该机构由轴18通过底部螺纹与下工作台17固定连接,该轴穿过上工作台16,且与上台面保有间隙,以便台面旋转时上工作台16不与轴18产生干涉;缸体14置于上工作台16上,填圈9,隔圈15设于缸体14内部,作为密封件;缸体14上面是缸体压盖10,缸体压盖10上面依次是碟形弹簧13、压盖12、锁紧螺母11。当油通过缸体进入缸体压盖10与隔圈15的间隙中,由于隔圈15被轴18的台阶面顶住,并且隔圈9与隔圈15留有缸体向上运动的间隙量,所以油打入后使得缸体压盖10连同缸体14一起能向上运动。机构上部的锁紧螺母11,压盖12,碟形弹簧13,是用来在油未打入缸体前通过压盖12的旋转压缩碟形弹簧13从而将力通过缸体14传到上台面起到压紧台面的作用。而在油打入机构后,缸体14连同缸体压盖10克服碟形弹簧13的储能将机构向上抬起从而松开台面。
所述气动装置C有六个进气点,从下工作台进气来浮起上工作台,从而减少在上、下工作台旋转调锥过程中的摩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9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