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9512.5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道;纪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一种具有速度切换功能的内齿圈的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动力工具,尤其是钻类电动工具通常具有行星齿轮减速系统,用于将电机直接输出的数万转的高转速降低到适合进行钻工作的较低的转速。行星齿轮减速系统通常包括行星架,行星齿轮,太阳轮,内齿圈等,它们之间组合多次降低电机速度。
动力工具朝着小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钻类电动工具开始集成化,市面上已经存在同时具有螺丝批功能,钻进功能,高低速切换功能的多动钻。其中,螺丝批功能的切换和高低速功能的切换均涉及到内齿圈的状态变化,进行高低速切换时,往往需要内齿圈轴向移动以改变其和行星齿轮太阳轮的啮合关系,在进行螺丝批功能的切换时,往往需要锁定或允许内齿圈的旋转。现有技术需要两个不同的内齿圈分别执行上述的两种功能切换,而两个内齿圈意味着元件数量的难以进一步减少,和功能转换机构设置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的,易于调节的功能转换系统的动力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壳体;马达,位于壳体中,具有提供旋转输出的输出轴;行星齿轮减速系统,所速行星齿轮减速系统包括太阳轮,啮合于太阳轮的输出齿轮的行星轮,环绕所述行星轮的内齿圈,所述内齿圈具有轴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内齿圈同时啮合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行星轮,在第二位置内齿圈啮合所述行星轮,脱离所述太阳轮,所述动力工具还还包括动端齿,所述内齿圈位于第二位置时与所述动端齿啮合以在周向上相互锁定;以及可选的锁定动端齿的周向旋转运动的止转件。
进一步的,包括邻接所述动端齿,轴向可移动的静端齿,以及朝向所述动端齿的方向压迫静端齿的弹性件,所述静端齿和动端齿相抵靠的端面上各自设有相配的端齿。
进一步的,包括扭力罩,螺纹配接于扭力罩内的螺旋罩,所述弹性件为连接于所述螺旋罩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罩可调节所述螺旋罩轴向移动以调节所述扭力弹簧的压缩量。
进一步的,包括功能切换钮,所述功能切换钮带动所述止转件移动以可选的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止转件锁定动端齿的周向旋转运动,在第二位置止转件允许动端齿的周向旋转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端齿的一个端面上设有周向分布的多个键槽,所述止转件可轴向移动以可选的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止转件的末端卡合所述键槽,在所述第二位置止转件的末端脱离所述键槽。
进一步的,包括切换环,其上设有螺丝批切换槽,所述止转件上设有位于所述螺丝批切换槽中的销,所述功能切换钮带动所述切换环转动以带动所述销轴向移动,使止转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切换钮带动所述内齿圈轴向移动以可选的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在内齿圈的第二位置,所述动端齿和所述内齿圈通过花键结构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动力工具通过设置和内齿圈相配合的动端齿,简化了内齿圈的设置和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俯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齿轮箱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第二内齿圈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关于冲击扳手切换部分机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关于螺丝批切换部分机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冲击扳手功能的切换环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冲击扳手功能的俯视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高速钻功能的切换环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高速钻功能的俯视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低速钻功能的切换环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低速钻功能的俯视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螺丝批功能的切换环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多功能钻的螺丝批功能的主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9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电路直流偏移量补偿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