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植物种子大小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39549.8 申请日: 2010-07-27
公开(公告)号: CN102336824A 公开(公告)日: 2012-02-01
发明(设计)人: 种康;陈苑;陈娜;徐云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415 分类号: C07K14/415;C12N15/29;C12N15/63;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N15/11;A01H5/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093 北京市海淀区香***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植物种子 大小 相关 蛋白 及其 编码 基因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与植物种子大小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的粒型和粒重是水稻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最初发现的矮秆突变体d1(dwarf 1)的种子相对野生型显著变小,其千粒重约是野生型的40%。利用图位克隆方法(map-based cloning strategy)和序列测定,发现D1编码G蛋白α亚基,其突变体表型是因该基因有833碱基缺失而造成的隐性突变。表明G蛋白α亚基调控了种子的外形,特别是种子长短的变化。近年来又成功克隆到一个位于水稻第3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控制米粒长度/粒重的主效QTL,来源于明恢63中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在川7的背景下会导致粒长增加1.80mm-3.87mm,千粒重增加1.50g-15.6g。利用川7和明恢63构建的近等基因系,将该QTL/基因(GS3)精细定在7.9kb的物理区间内。对GW2的研究表明,GW2作为一个新的E3泛素连接酶可能参与降解促进细胞分裂的蛋白,从而调控水稻颖壳大小、控制粒重以及产量,在突变体gw2中谷壳的宽度、粒重以及产量都得到了增加。2008年又克隆了一个编码细胞壁蔗糖酶的水稻种子灌浆相关基因GIF1,突变体在形态和结实率上表现正常,但灌浆程度比野生型低、籽粒淀粉粒排列松散、垩白度高,最终的粒重比野生型低24%、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也明显比野生型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植株种子粒型和/或粒重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名称为OsFBK12,来源于水稻(Oryza sativa L.cv Zhonghua10),是如下1)或2)的蛋白质:

1)由序列表中的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2)将序列表中的序列2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种子粒型或种子长或种子宽或种子重相关由1)衍生的蛋白质。

上述序列表中的序列2由43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所述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是指不超过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所述蛋白(OsFBK12)的编码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所述蛋白(OsFBK12)的编码基因为如下1)-5)中任一所述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序列1自5’末端第197-1492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

2)序列表中序列1自5’末端第148-1589位核苷酸所示的DNA分子;

3)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DNA分子;

4)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或3)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与植物种子粒型或种子长或种子宽或种子重相关的DNA分子;

5)与1)或2)或3)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与植物种子粒型或种子长或种子宽或种子重相关的DNA分子。

上述序列表中的序列1由1899个核苷酸组成,其CDS区为自5’末端第197-1492位核苷酸。

所述严格条件可为在0.1×SSPE(或0.1×SSC),0.1%SDS的溶液中,在65℃下杂交并洗膜。

含有所述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重组菌、转基因细胞系或表达盒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所述重组载体的启动子为玉米泛素启动子UbiPro。

所述重组载体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1)将用PstI和BamHI酶切质粒KSP9得到的大小约为2.0kb的小片段插入pUC19的PstI和BamH I识别位点间获得中间载体pUC19+UbiPro;再用SacI和EcoRI酶切pBI221得到的小片段插入中间载体pUC19+UbiPro的SacI和EcoRI识别位点间,获得中间载体pUC19+UbiPro+Noster;再用EcoRI部分酶切和HindIII完全酶切中间载体pUC19+UbiPro+Noster得到的大小约为2.3kb的片段插入pCAMBIA1301的EcoR I和HindIII识别位点间,构成中间载体pUN1301;

2)将OsFBK12蛋白的编码基因插入中间载体pUN1301的KpnI和BamHI识别位点间,获得重组载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95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