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压容器的管嘴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9951.6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5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树延;万力;张作义;张征明;史力;吴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2/00 | 分类号: | F16J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承压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承压容器上的管嘴。
背景技术
承压容器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等工业技术领域。在核能动力领域,反应堆压力容器是一回路系统的重要设备,是一回路冷却剂压力边界的主要部分之一,用于容纳反应堆冷却剂、堆芯热量和裂变产物。
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工作时需承受很高的压力和温度,为了保证全寿期的安全,必须对其进行仔细的设计和分析。传统的压力容器设计一般根据相关的规范进行,根据规范的规定确定结构的具体形式,并按照规范的内容进行力学计算。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按规范进行设计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其中主要表现在管嘴结构的设计上。现有技术中管嘴的内孔为直圆孔,即,管嘴内孔的各个沿容器纵向截面为等直径的圆形。当容器的管嘴直径过大、或管嘴需要密集排布时,就可能超过了规范的限值,无法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对于这种特殊情况,就必须对管嘴结构进行详细的有限元应力分析,并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以减小管嘴局部结构的应力集中,从而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特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缓解管嘴局部的应力集中,进而使承压容器的变形更加均匀。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承压容器的管嘴,其内孔从容器内部向外依次包括不等径孔、过渡孔和圆孔;所述不等径孔是指沿容器的轴向和周向两个方向上的直径不同的孔,不等径孔的长径沿容器的周向,不等径孔的短径沿容器的轴向;过渡孔衔接所述不等径孔和圆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不等径孔为长圆孔。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渡孔的内表面为平滑曲面。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嘴伸入容器内侧部分的内孔均为不等径孔。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长圆孔的长径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短径小于所述圆孔的直径。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管嘴的外表面为圆柱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对承压容器的管嘴内孔形状做了改进,管嘴内伸段的内壁为长圆孔形式,其中,长圆孔的长径沿容器的周向、短径沿容器的轴向,这就使得在容器的纵截面上管嘴补强得到了加强,从而减小了该部位的应力集中。管嘴外伸段的端头的内壁仍为圆孔形式,这就使得管嘴与外接管道之间的连接不受影响。由于管嘴内壁存在长圆孔和圆孔两种形状,因此这两种形状之间需要一段过渡段(过渡孔)以实现形状的渐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有效地节约容器的材料成本;
2)不增加容器的制造成本;
3)有效地缓解管嘴局部的应力集中;
4)承压容器的变形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承压容器的管嘴沿承压容器纵向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承压容器的管嘴沿承压容器横向(即图1的B-B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承压容器的管嘴沿承压容器径向(即图1的A向)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承压容器和管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承压容器的管嘴进行详细介绍。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承压容器100的管嘴200具有一个内孔,该内孔从承压容器100内部向外依次包括长圆孔1、过渡孔2和圆孔3。长圆孔1的沿容器100纵向的截面为公知的长圆形(即由两个半圆和连接两个半圆的上下两条直线构成,参见图3),长圆孔1的长径L1沿承压容器100的周向,长圆孔1的短径L2沿承压容器100的轴向。参见图4,图4中所示X轴方向即为承压容器100的轴向,Y轴方向即为承压容器100的径向,Z轴方向即为承压容器100的周向。过渡孔2衔接长圆孔1和圆孔3。过渡孔2用以实现从长圆孔1到圆孔3之间的渐变,过渡孔2的内表面为平滑曲面。管嘴100内伸段(伸入承压容器内部分)和外伸段(突出于承压容器的部分)的外壁仍为圆形,即管嘴外表面仍为圆柱状。本实施例中,长圆孔1一直延伸到承压容器200外部,即,管嘴伸入承压容器200内侧部分的内孔均为长圆孔。如图3中所示,长圆孔1的长径L1大于圆孔3的直径L,短径L2小于圆孔3的直径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99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划割轮、划割装置、及划割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过滤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