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全系统能耗模拟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0703.3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1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耀;赵霞;陈向群;赵敬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55 | 分类号: | 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0 | 代理人: | 苏爱华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嵌入式 系统 全系统 能耗 模拟 方法 | ||
1.一种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全系统能耗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配置目标嵌入式系统的系统部件信息;
B.外部设备能耗模拟器模拟执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每次模拟执行一条指令,并获取当前运行进程的进程名和进程ID;获取运行时的指令流信息,并通过消息队列将指令流信息发送到处理器能耗模拟器;在系统模拟器的模拟系统部件功能的函数中,根据当前执行的操作部件的指令的功能,更新相关系统部件的功耗状态;根据系统部件的当前状态或者操作特征,模拟除处理器和内存外的其他系统部件的能耗;将进程名和进程ID、指令-地址,所模拟的系统部件能耗及操作的时钟周期数,通过消息队列发送给全系统能耗合成模块;
C.处理器能耗模拟器根据指令流信息,根据处理器设计工艺参数和频率、电压等参数模拟处理器能耗;根据处理器访问内存的操作,内存数据访问量,以及内存参数模拟内存能耗;
D.全系统能耗合成模块接收处理器、内存和系统部件能耗,将时钟周期能耗映射为指令能耗,累计进程ID或进程名对应的程序所有指令执行期间的各个周期的能耗,作为该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的全系统能耗;
E.分析能耗模拟结果并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系统部件包括:处理器,内存,IO控制器,LCD、FLASH存储、网络设备;所述的系统部件信息是指系统部件的结构、性能及功耗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部件可配置的信息如下:
-嵌入式处理器信息,包括:体系结构信息和功耗信息;
-内存信息,包括:内存的结构信息、性能信息和功耗信息;
-IO控制器功耗信息,指IO控制器在各个功耗状态下的功耗;
-LCD功耗信息,包括LCD显示的功耗以及LCD在各个背光亮度级别下的功耗;
-FLASH信息,包括FLASH的性能信息和功耗信息;
-网络设备信息,包括网络设备性能信息和功耗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实现方法为:
B1.模拟执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每次模拟执行一条指令;
B2.获取运行时指令流信息,通过消息队列将指令流信息发送到处理器能耗模拟器;所述的指令流信息包括指令机器码、指令地址、指令访存地址、指令所属进程信息;
B3.系统模拟器的模拟系统部件功能的函数中,根据当前执行的操作部件的指令的功能,更新相关系统部件的功耗状态;
B4.在系统模拟器模拟执行当前指令时,根据系统部件的当前状态或者操作特征,模拟IO控制器、LCD、FLASH存储、网络设备等系统部件周期能耗;
B5.将进程名和进程PID、指令-地址、及所模拟的系统部件能耗,通过消息队列发送给全系统能耗合成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实现步骤为:
C1.模拟程序在处理器的执行,并根据处理器设计工艺参数和频率、电压等参数模拟处理器能耗;
C2.根据处理器访问内存的操作,内存数据访问量,以及内存参数模拟内存能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1的实现方法为:
1)分析配置文件,获取处理器设计工艺参数、电压、频率及各个体系结构部件的结构信息,获取内存访问时间、内存在各种状态下的功耗等内存配置信息;
2)根据处理器设计工艺配置,选择相应的设计工艺晶体管参数,并根据处理器的电压和频率配置来设置电压和频率,初始化具有多个可调频率的处理器能耗模型;
3)按照同步方法,从指令流消息队列获取指令码;
4)模拟执行流水线,识别动态调频DVS指令,并执行DVS功能;
5)在模拟流水线过程中,分析指令访问的体系结构部件的门电路翻转情况,按照部件的能耗模型计算被访问部件的有效电容;
6)周期结束时,累计各个体系结构部件的有效电容,作为处理器本周期的有效电容,并计算处理器本周期的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070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